Please wait a minute...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浏览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虚拟专刊
期刊订阅
出版伦理
OA政策
联系我们
English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下载中心
量子科技虚拟专辑(2022—2025年)
2025年选题指南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版权转让&学术道德承诺书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更多...
过刊浏览
2025年 第47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6-04
上一期
下一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25年第3期封面
WORLD SCI-TECH R&D
2025, 47(3): 1.
摘要
(
56
)
PDF
(1531KB) (
4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科技战略与决策
美国国防工业战略体系的布局、动向及启示
宋雨薇, 汪雨鑫, 安实, 王健
2025, 47(3): 273-28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5.04.001
摘要
(
457
)
PDF
(1224KB) (
28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美国国防工业战略体系,特别是大国竞争以来特朗普政府1.0和拜登政府国防工业战略体系的布局和动向,有助于深入理解、系统掌握、综合评判美国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发展思路。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研读美国国防工业战略文件,刻画美国国防工业战略的体系布局及其内在逻辑,凝练特朗普政府1.0和拜登政府的关注焦点,将美国国防工业战略体系自上而下分为最高级战略、主导性战略、支撑性战略三个层级。本文认为,特朗普政府1.0侧重以加强军事能力更新为重点,应对大国竞争挑战;以推进核武器现代化为突破,增强核威慑和防御;以推进国防采办改革为依托,深化国防工业治理。拜登政府重点关注高科技军事、迭代核力量、弹性供应链以及盟友合作。本文基于美国国防工业战略体系的布局和动向,预测特朗普政府2.0可能进行的战略部署并提出适配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的启示经验,为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日本”K计划”制度的战略布局特征分析及启示
李岚春, 霍春雁, 裴亚军
2025, 47(3): 287-29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2.006
摘要
(
275
)
PDF
(949KB) (
25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保障复杂国际局势和科技竞争下的国家经济安全,日本设立了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安全保障重要技术培育计划(”K计划”)。本文从科技安全的主要特征及国际动向,深入剖析K计划的战略构架及主要特征,为我国加强科技安全研发布局提供参考借鉴。研究显示,日本该计划旨在确保关键技术的战略自主性、不可或缺性和自律性,从航天航空、海洋、生物、网络和交叉4个战略领域,遴选布局战略前沿、支撑保障、防务安全3类技术攻关任务,并对研发攻关组织制度进行系统改革,建立政府统筹、机构协同、公私协作、各方利益参与的推进体系,采取全周期支持、智库战略研究、风险防范等保障机制。基于此,建议我国强化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主导地位,明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向和任务凝练,建立健全灵活高效的研发攻关组织实施机制。
世界主要经济体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同特征及启示
冯雪娇, 刘畅, 王建平
2025, 47(3): 299-31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1.004
摘要
(
271
)
PDF
(945KB) (
177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世界主要经济体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研究,是我国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研究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现代化产业结构变迁的异同和经验发现,科技革新与人才管理、内部市场优势、外部发展机会、产业政策引领和实体经济发展五方面是世界主要经济体推动产业体系建设的共性特征。结合这些特征,对比分析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实际,本文研究得出如下启示: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具备坚持党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发展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本质内涵,兼具先进科技性、协同性和低碳性的时代特征;建议我国从加强政策协同、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筑牢实体经济三方面强化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工作。
中国量子计算国际科技合作态势研究
徐凯玥, 刘云, 尤宇
2025, 47(3): 312-32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2
摘要
(
254
)
PDF
(3217KB) (
55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量子计算作为突破经典计算极限的重要技术,已成为各国科技布局的关键点,全球相关研究和应用持续推进,对相关中外合作论文进行计量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在该领域研究的国际合作情况。本文通过WebofScience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运用CiteSpace、Bibliometrix等可视化工具,对中外合作发文量、关键词聚类、合作机构、核心科研人员以及资助机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量子计算领域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近几年中外合作发展受到一定限制;合作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量子基础理论、量子算法模型、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等,热门研究方向与人工智能领域联系密切;我国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合作机构与科研人员,合作资助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导。未来,中国应从国家层面与国际层面积极部署,在量子计算领域继续深耕。
科技管理与政策
网络视角下诺奖科学家流动轨迹及其影响分析
阮伟南, 张志强, 冯志刚
2025, 47(3): 326-34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4
摘要
(
241
)
PDF
(3630KB) (
10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21世纪起,全球科技创新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孕育与演进,科技竞争已成为科技强国之间博弈的核心领域。科技竞争本质上是科技人才的竞争,顶尖科学家是科技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决定性因素。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需要不断深入研究如何吸引和留住顶尖科学家。掌握科学家跨国流动演变历程及影响分析有助于为科技人才工作提供实质有效的支持,进而完善我国的人才政策体系。本文基于1945—2022年自然科学诺奖科学家数据集,通过科学家履历分析以及Scopus数据库的文献记录来确定科学家的流动信息,构建科学家流动轨迹网络,并进一步探究诺奖科学家的流动历程和跨国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诺奖科学家的流动呈现”多国内部循环流动—美国逐步增强汇聚—美国成为绝对中心—多国逐渐显现引力”的演变趋势;诺奖科学家跨国流向美国极大地提升了美国教育和科研活动水平,并使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优势地位,直到2000年出现衰退,目前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各国竞相强化竞争力”的科学家流动格局。
国际科研评价改革的趋势特征及典型实践
陈卫静, 张宇娥
2025, 47(3): 341-35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1.001
摘要
(
266
)
PDF
(1044KB) (
16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科研评价改革”破”与”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首先调研了国际上主流的科研评价改革政策,并围绕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科研评价的关键环节,归纳总结当前国际科研评价改革的趋势特征,为我国科研评价政策的优化调整提供参考;然后结合国际科研评价改革的重点方向及我国科研评价实施过程中的实践难题,聚焦社会影响力评价、多样性评价和负责任评价,从评价维度、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角度剖析国际上成功的实践经验,为我国科研评价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借鉴。研究认为,规范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充分认可不同类型的研究活动和研究成果,并在可比较分析的框架内采用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评价方法、明确负责任使用量化指标的原则并建立常用量化指标的应用体系,是我国有力推进科研评价改革实施的重要路径。
美国国防科技评估发展现状、趋势及启示
郝继英
2025, 47(3): 353-36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1.003
摘要
(
299
)
PDF
(855KB) (
27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防科技已成为大国博弈的主要战场,国防科技评估对于面向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的国防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调研、内容分析等方法,从立法、行政和民间等组织实施层面分析了美国国防科技评估发展现状,并为我国加强国防科技评估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研究发现美国国防科技评估体系比较完善,这对其国防科技管理和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美国国防科技评估日益受到高度重视,数理模型逐步纳入评估方法体系,多元化专业化组合渐成评估机构发展主流。其评估立场的独立性、评估理论方法的创新、评估工作的制度化管理等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美英澳合成生物学评估实践及启示
马雪晴, 朱成姝, 张学博, 刘晓, 陈大明, 熊燕
2025, 47(3): 361-37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2.001
摘要
(
222
)
PDF
(1812KB) (
71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生物学正以颠覆性态势推动生物技术创新,赋能医药、农业及环保等领域发展。美、英、澳等国已强化战略布局,通过路线图制定与系统评估推进该领域发展。本文系统梳理了美英澳三国对合成生物学/工程生物学进展的评估及远景展望。研究发现,三个国家依据各自发展目标开展了独具特色的评估,基本遵循”目标—结果—举措”的评估框架,重点构建了创新水平、产业发展及基础生态环境三大模块的核心评估指标,并主要以定性的描述性分析,辅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合成生物学的进展进行回顾及评估。同时,本文通过对我国合成生物学领域评估的实践探索总结,从评估策略、评估框架、评估方法三方面对我国评估提出相关建议,为我国构建更为精准高效、适应性强的评估体系,开展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
美国智库生物安全研究:主题、演进与启示
谢宇恒, 李程, 李春雷
2025, 47(3): 372-38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2.004
摘要
(
230
)
PDF
(2441KB) (
10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美国智库21世纪以来生物安全研究主题与演进趋势,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安全智库与安全话语体系建设、完善我国生物安全保护与治理体系。本文基于LDA-Word2vec模型,以美国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六家主流智库研究产出为样本,以美国历届总统任期作为阶段划分依据,进行主题识别与演进分析发现,在形成主题框架基础之上,美国智库对于生物安全研究演进过程包括主题兴起与体系建构、战略发展与实践深化、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三大演进阶段以及公共卫生、生物监测与防御等领域在内的八条路径。基于此,建议我国加强国内生物安全智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推动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前移,加强科技嵌入;积极参与国际生物安全治理,增强国际话语权;关注生物科技新兴发展领域,深化跨学科交流。
我国量子产业政策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谢菁
2025, 47(3): 389-40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5.03.003
摘要
(
328
)
PDF
(1396KB) (
27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量子产业是当前科技创新的聚焦点,也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突破口。作为一种新兴产业,量子产业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其创新过程不可避免会遭遇”市场失灵”等问题,需要政策引导和支持。本文利用文本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识别量子产业政策分布特征,基于”政策工具政策作用主体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剖析其现状与问题。研究发现,我国量子产业政策体系中的政策工具使用多样但缺乏平衡性,政策作用主体覆盖广泛但协同不足,政策平均效力稳步增长但整体效力偏弱。据此,提出应增加需求侧政策工具使用数量,优化供给侧和环境侧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强化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加强量子产业立法建设,以推动我国量子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