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海洋活性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曾湘 郑天凌
       2009, 31 (6): 1011-1015.  
    摘要1531)      PDF(pc) (1343KB)(78516)    收藏

    海洋环境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是活性肽开发与研究的巨大宝库。本文分析了活性肽丰富的海洋来源及生物功用,并且对活性肽的自然来源途径和人工合成来源途径进行了论述,包括活性肽的分离、纯化、合成、筛选等方面,并强调了海洋活性肽在食品工业、医药学、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尤其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潜力,还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海洋活性肽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特点分析
    陈云伟 曹玲静 陶诚 张志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0, 42 (1): 5-3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0.02.013
    摘要614)      PDF(pc) (1215KB)(7325)    收藏
    通过梳理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科技强国,欧盟以及在某些特定领域领先的其他科技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重大科技战略布局,归纳出科技强国面向未来的科技战略布局趋势与特点,包括:长期战略部署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重点战略部署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网络空间与安全科技、未来信息通信、健康与生命科学、现代农业与食品科技、纳米科技与新材料新制造、空间科技、科学与技术大数据等前沿科技领域;重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创新;培养与造就适应未来科技创新需求的人才队伍。最后,提出了4点建议,即:长期稳定支持基础科学研究,夯实创新根基;创新组织方式,加强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前瞻规划部署未来重大引领性科技创新领域;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等,以期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外源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的策略综述
    马媛媛 何健民 康永杰
       2015, 37 (5): 627-63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5.05.033
    摘要655)      PDF(pc) (1093KB)(5958)    收藏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因其自身众多的优点而成为表达外源性蛋白的首选,但是有些情况下,外源性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因不能正确折叠而形成不可溶性的包涵体。因此,学者们为提高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应用促溶标签、改变大肠杆菌表达菌株、分子伴侣的共表达和折叠调节器等。本综述对近几年来常用的促进外源性蛋白可溶性表达的策略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综述
    唐强 李金惠 邹建伟 胡员员 黄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567-58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3
    摘要458)      PDF(pc) (1441KB)(5784)    收藏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2向大气排放,CO2捕集成为全球重点研究的一项技术。本文基于国内外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将CO2捕集技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燃烧4种技术路线,燃烧前捕集和燃烧后捕集技术又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馏法等方法。首先,概述了这4种技术路线的不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各技术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随后,对比了不同CO2捕集技术的优缺点,总结发现各技术方法各有利弊,尚未有一种技术能独立满足高效、低成本、低能耗和大规模要求。最后,提出未来应当针对CO2捕集技术存在的难题与挑战,重点开展研发攻关,突破现阶段瓶颈,推动CO2捕集经济、高效和规模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调查问卷设计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研究
    柴辉
       2010, 32 (4): 548-550.  
    摘要1629)      PDF(pc) (1138KB)(4803)    收藏

    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本文基于SPSS 11.5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设计中信度及效度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国内外物联网研究现状及展望
    杜经纬 李海涛 梁涛
       2013, 35 (3): 408-416.  
    摘要1990)      PDF(pc) (1209KB)(4611)    收藏

    物联网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多种信息传感装置实现物物互联,是信息科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体系、关键技术等方面对物联网进行介绍,并根据一些事实对近年来国内外物联网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提出现阶段物联网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饶欣欣 李卓瑛 宋潇 朱峰 刘海燕 崔恩楠 高子镡 刘梦媛 黄毛毛 韩琢 邱道文 周卓俊 罗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2, 44 (2): 157-17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02.003
    摘要956)      PDF(pc) (1372KB)(4553)    收藏
    量子计算机是基于微观体系的量子力学性质——叠加性和纠缠性,对信息进行逻辑运算、存储传输的新型计算装置。通过运行基于量子硬件的量子算法,量子计算机解决某些复杂数学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可大幅度超越经典计算机,对未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离子阱是通用量子计算机的主流技术之一,同时也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发挥过关键作用。本文围绕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展开论述。首先回顾离子阱量子计算发展历史;接着介绍离子囚禁关键技术的现状以及趋势;然后重点介绍分布式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分析离子-光子纠缠、分布式量子计算,以及基于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量子互联网络等技术前沿;并介绍了离子阱量子计算产业发展,包括核心专利、研究机构、企业与融资、市场与生态等;最后,对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科研和产业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太阳能发电技术综述
    于静 车俊铁 张吉月
       2008, 30 (1): 56-59.  
    摘要2196)      PDF(pc) (1026KB)(4485)    收藏

    本文论述了太阳能的利用技术,重点讨论了太阳能的发电技术,综合介绍了太阳能塔热气流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和太阳光发电等国内外各种太阳能发电技术,并进行了比较。在阐述各种发电技术的理论与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前景做了探讨。同时,也简要地介绍了我国在太阳能发电技术上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有利条件和自然空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2020年基础前沿交叉领域发展态势与趋势
    刘小平 吕凤先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5): 575-59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5.004
    摘要521)      PDF(pc) (1074KB)(4268)    收藏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本文聚焦基础前沿交叉领域的发展态势与趋势,从数学及其交叉、物理学及其交叉、化学及其交叉、纳米科技领域,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地区2020年相关的战略、计划。在遴选重要进展时将学科范围进一步聚焦:在数学及其交叉领域,聚焦数学学科内部的联系以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之间的联系;在物理及其交叉领域,聚焦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和光学物理、粒子物理和核物理、天体物理;在化学及其交叉领域,聚焦合成化学、量子化学、化学生物学以及能源化学等;在纳米科技领域,聚焦碳纳米管的表征和制备、纳米结构的合成、纳米金属材料和纳米器件。分析结果显示,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都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美国和英国通过改革基础研究资助机构的方式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2020年,量子信息科学、人工智能仍是各国关注的重点。除此之外,美国重视半导体、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科学,欧盟继续对粒子物理学规划进行调整,英国大力投资国内外数学和物理人才。学科内部和学科之间继续保持交叉融合趋势,计算科学是本文探讨的四个领域的共同交叉领域。学科发展基础、国际合作、大科学装置多要素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物理学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深入发展。化学和纳米科技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提取共性基础研究问题。而对于发展量子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的广泛讨论的短板,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对研究前沿的判读,战略制定人员需要结合我国发展现状,与广泛的利益相关方明确短板攻关的次序,以及适合我国的基础研究前沿领域部署。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黑潮研究进展分析
    张灿影 冯志纲 张晓琨 张启龙
       2017, 39 (3): 239-24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7.03.002
    摘要944)      PDF(pc) (1781KB)(3857)    收藏

    黑潮是北太平洋西边界强流,具有高温高盐特征,其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对我国近海的环流结构和温盐分布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本文简要概述了黑潮相关研究计划,并利用Netdraw软件对黑潮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发现黑潮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东海、南海、海表温度、黑潮大弯曲和黑潮延伸体展开,然后结合文献解读探讨了黑潮的研究进展。最后,为了更深入地开展黑潮的调查研究,提高我国的黑潮研究水平和实力,提出了四条建议:(1)注重海洋再分析资料数据集的建设;(2)研制具有自主产权、适合我国近海的高分辨率海洋环流模式;(3)加大海洋观测、探测等基础设施研发的投入;(4)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全流域黑潮调查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世界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现状分析及治理建议
    廖琴 曲建升 王金平 高峰
       2015, 37 (2): 206-211,21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5.02.020
    摘要1830)      PDF(pc) (1954KB)(3842)    收藏

    塑料碎片在环境中广泛存在,目前已成为海洋污染的重要来源,是当今海洋环境中不可忽视的新型污染物。本文对近几年国际上有关海洋塑料污染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了塑料碎片在世界海洋环境中的含量分布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危害,分析了国际上为应对海洋塑料污染采取的相关行动举措,同时对加强海洋塑料污染的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美国信息通信产业近20年发展态势分析及启示
    韩文艳 熊永兰 张志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2): 149-16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0.12.012
    摘要781)      PDF(pc) (1330KB)(3754)    收藏
    随着全球新一轮产业迭代升级的推进,信息通信产业逐步成为决定技术演进趋势、影响前沿产业生态乃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典型科技强国美国为研究对象,对21世纪以来的近20年美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态势和趋势进行详细的定量梳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国际贸易市场广阔,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细分行业发展差异较大,国家政策、科技创新对其发展具有重要驱动作用。未来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产业服务、个人互联网市场、量子安全通信、卫星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发展以及优势领域保护等。基于此,结合我国发展实际,从产业创新战略规划及创新政策、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5G技术产品的终端应用、科技创新投入与产业核心技术、标准与品牌战略、产业国际循环等方面,提出了对中国信息通信产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以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纤维加筋土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李金和 郝建斌 陈文玲
       2015, 37 (3): 319-32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5.03.022
    摘要1190)      PDF(pc) (1000KB)(3399)    收藏

    根据国内外近20年来在纤维加筋土技术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对纤维加筋土的力学特性、变形特性、本构模型、动力特性及天然纤维加筋土应用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研究发现,针对纤维加筋土的强度特性进行的大量研究均表明,加筋纤维能有效提高土体的抗剪、抗压、抗拉强度和承载力,降低膨胀土的胀缩性,而纤维含量、纤维长度及龄期是影响纤维加筋土强度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在动力特性方面,纤维加筋可以提高土体的动力学性能,但相关研究较少,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在本构模型方面,目前的模型主要用于预测纤维加筋土的抗剪强度,缺少能够完整描述纤维加筋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本构模型。在天然纤维加筋土及其应用方面,由于是近年来才逐步开展的研究,尚缺少大范围的研究,理论还不完善。最后,对纤维加筋土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今后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开展大试样及大尺度模型试验、纤维加筋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纤维加筋土的动力学特性研究、纤维加筋特殊土研究、天然纤维加筋土的系统研究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提取方法研究
    王元元 李先国 张大海
       2016, 38 (1): 105-10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6.01.023
    摘要1121)      PDF(pc) (1634KB)(3394)    收藏

    建立一种简单高效的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提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青岛胶州湾沉积物中微塑料的提取。首先,通过吸水泵吸取NaCl溶液到沉积物样品中使之流化,完成沉积物样品的预提取;然后,基于密度分选原理,用更高密度的NaI溶液通过离心方法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后续浮选。流化步骤可使沉积物样品质量大幅减少,从而明显减少价格较高的NaI用量;同时,离心浮选对微塑料提取的回收率明显高于容量瓶浮选,并且操作更简便。对于尺寸约为1mm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塑料颗粒,该方法的回收率为70% ~96.6%。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充放电性能试验分析
    杨阳 汤桃峰 秦大同 胡明辉
       2012, 34 (5): 735-739.  
    摘要1866)      PDF(pc) (1553KB)(3379)    收藏

    根据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研发需求,对锂离子单体电池进行了一系列充放电试验,得到了该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充放电特性?开路电压?温升?内阻与效率特性?结果表明,锂离子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内阻小?放电效率高?放电特性良好等优点;锂电池的荷电状态与电池开路电压存在近似线性关系,这使得利用开路电压结合安时法估计电池的SOC成为现实?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半监督学习方法研究综述
    李永国 徐彩银 汤璇 李祥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1): 26-4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07.001
    摘要963)      PDF(pc) (1972KB)(3370)    收藏
    半监督学习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场景中,可在生物化学领域对科学研究产生巨大的作用。在各领域也都有相关具体应用,如病毒毒性预测、网络安全检测、软传感器的应用等。随着机器学习领域的不断突破,目前尚缺乏关于半监督学习方法研究的完整综述。本文首先给出半监督学习的定义并分析了该领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挑战;然后梳理分析了半监督学习的四种方法,包括:半监督聚类、降维、回归、分类,并列出了这四种不同方法中比较先进的算法。随后介绍了各算法常见的评价指标(如精确率、召回率和ROC曲线等),对比了各类半监督学习算法效果,研究发现半监督学习方法都存在高于完全监督学习支持向量机的准确率,其中SSC-EKE算法以绝对优势领先传统的支持向量机经典监督学习算法。最后介绍了半监督学习的实际应用场景,展望了半监督学习的未来研究方向,并对全文进行总结。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石扬 陈沅江
       2017, 39 (1): 24-3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7.02.002
    摘要1030)      PDF(pc) (1108KB)(3271)    收藏

    以文献统计的方式对2006~2015年国内学者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中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综述了我国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10年研究进展。结果显示:近10年我国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热度不断上升,主要研究对象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有机物污染土壤,总体分为机理研究和试验研究,且后者居多。在此基础上,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主要研究的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生物材料修复技术、生物组合修复技术及物理、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6种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研究现状等内容,并指出了未来生物修复技术在修复原理、针对性、经济性、风险、强化措施、应用范围等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3T3-L1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p-eIF2a、CHOP表达
    夏晨曦 李蓉 汲宝兰 张燕 陈雅雯 陈力学
       2012, 34 (1): 130-133.  
    摘要1275)      PDF(pc) (1348KB)(3225)    收藏

    目的 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诱导3T3-L1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标志物p-eIF2a、CHOP的表达,探讨ox-LDL对3T3-L1脂肪细胞内质网应激的诱导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3T3-L1脂肪细胞,用ox-LDL分别干预脂肪细胞6小时、12小时、24小时,用RT-PCR检测CHOP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检测p-eIF2a、CHOP蛋白表达。结果 ox-LDL可诱导脂肪细胞p-eIF2a、CHOP表达,p-eIF2a表达发生在ox-LDL作用早期(6小时,12小时),24小时表达有所下降,而CHOP的表达强度随时间增加,24小时表达达到高峰。结论 ox-LDL可诱导3T3-L1脂肪细胞发生内质网应激,激活未折叠蛋白反应信号通路。p-eIF2a表达发生在ox-LDL作用早期,而CHOP的表达强度呈时间依赖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海水制氢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万晶晶 张军 王友转 张丽佳 董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2, 44 (2): 172-18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9.001
    摘要1351)      PDF(pc) (1072KB)(3206)    收藏
    目前工业化制氢原料基本来自于化石能源,碳达峰背景下,未来氢能利用需要寻求更为绿色便捷的来源和制取方式。以丰富的海水资源制备氢气,理论上极富前景。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海水制氢的研发现状,分别总结了海水直接电解制氢和光解制氢的总体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海水淡化制氢的产业化开发情况,最后展望了海水制氢的未来发展前景。研究发现,海水直接制氢技术尚停留在技术研发与验证阶段,依然面临着很大挑战;海水间接制氢则仍需通过示范解决复杂生产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其未来发展取决于氢能发展对氢产量的需求、电力来源的成本和可行性以及技术可行性三个因素。未来氢能源如能实现广泛应用并带来氢需求规模的高度膨胀,且可再生能源并网供电及电力成本降低,海水制氢有可能迎来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中亚五国科技实力对比分析
    吴淼 王丽贤 张小云 郝韵 贺晶晶
       2018, 40 (5): 454-46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8.10.005
    摘要852)      PDF(pc) (1263KB)(2949)    收藏

    发展面向中亚的科技合作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对中亚国家的科技发展现状、优势领域和发展方向等有较清晰的了解,以便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合作效率,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优势学科和发展方向等维度,对中亚五国的科技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中亚地区总体科技发展处于世界落后地位,但各国存在差异,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在保持与俄罗斯等部分独联体国家紧密联系的同时,中亚五国与美、欧日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也日益加强,而与中国的科技合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应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与中亚五国在生态、农业、资源开发、信息技术等领域开展互惠合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电动汽车底盘一体化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李以农 杨 阳 孙 伟 杨 超
       2016, 38 (3): 481-49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6.03.003
    摘要1142)      PDF(pc) (1762KB)(2915)    收藏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对底盘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电动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正从传统的纵横二维平面控制转向整合车轮、转向甚至悬架功能的纵向、横向、垂向三维空间全方位立体综合控制。其中,基于轮毂电机技术的汽车底盘系统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相关的底盘控制技术、主动悬架技术、主动轮系统进行了介绍,认为基于轮毂电机集成主动悬架的电动汽车底盘空间一体化控制技术将是今后的重要发展方向。最后,提出了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包括:轮毂电机及悬架一体化执行器的性能改进和一体化优化设计、全方位底盘系统控制策略以及执行器的测试、标准化与安全性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CA6140车床电气控制系统的PLC改进设计
    王飞 刘莉 杨成慧
       2012, 34 (5): 746-750.  
    摘要1654)      PDF(pc) (1512KB)(2819)    收藏

    根据PLC的特点以及它在控制系统中的优势地位,提出了利用PLC对CA6140车床的电气控制部分进行改造?首先,分析了继电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它的优缺点,并与PLC控制系统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得出PLC控制系统的优越性。对CA6140车床的工作过程和控制要求进行具体分析,完成了PLC的改造、分配点、I/O接口图的绘制?梯形图的编译?以及程序的编写。最后,利用仿真软件对设计部分进行模拟仿真,以验证其设计的正确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模型研究综述
    张兰怡 胡喜生 邱荣祖
       2017, 39 (4): 355-362.   DOI: 10.16507 / j.issn.1006-6055.2017.05.003
    摘要762)      PDF(pc) (890KB)(2752)    收藏

    机动车产生的尾气污染物排放已成为空气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为了探索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特性,国内外研究者致力于分析污染物的影响因素、获取污染物排放因子,并建立排放模型。本文根据研究尺度的不同,将应用较广泛的排放模型划分为侧重于宏观、中观层面的排放模型(基于车队平均速度)和侧重于中观、微观层面的排放模型(基于机动车瞬态逐秒行驶工况)两类,分别从模型原理、应用及存在的不足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对排放模型的研究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基于行驶工况的排放模型是开发趋势;可利用车载测试排放系统(PEMS)开发/修正基于行驶工况的排放模型;应开发具有当地/本国特色的排放模型;当需要测算大面积的机动车排放污染时,排放模型可以同交通仿真模型相结合。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基因编辑技术研究进展与挑战
    陈云伟 陶诚 周海晨 张志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1): 8-23.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1.002
    摘要1591)      PDF(pc) (1546KB)(2688)    收藏
    基因编辑技术是指对基因进行修饰而获得新的特征或功能的技术,当前研究最多的是始于2012年的第三代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相关技术,其他近几年新兴起来的基因编辑系统包括单碱基基因编辑技术、引导编辑技术、RNA编辑技术等。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蓬勃发展,技术本身得以不断改进,新成果加速涌现。基因编辑系统已在疾病治疗、作物育种、工业微生物设计、病毒核酸检测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应用研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特别是用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遗传性疾病的治理方面引起极大关注。美国是全球基因编辑论文产出最多、处于合作网络中心的国家,中国位居第二,中美两国合作最为紧密。论文数最多的前10家机构中,有6家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全球第一,中国科学院位居全球第二。尽管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与应用快速发展,但是基因编辑技术仍然面临脱靶、伦理和安全性等争议与挑战。本文最后为我国发展基因编辑技术提出了4点建议:第一,强化规划引领,高度重视加强基因编辑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第二,强化规范监管,科学引导重视基因编辑应用;第三,强化伦理规范研究,完善基因编辑监管法律政策体系;第四,大力支持作物基因编辑产品研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海藻酸钠及其复合材料在生物医药中的研究进展
    陈红 徐静 康晓梅 曾宪仕 程莉萍 张志斌
       2010, 32 (4): 536-539.  
    摘要1048)      PDF(pc) (1165KB)(2553)    收藏

    海藻酸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吸湿性能,其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降解可控性能,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材料和组织工程中的支架材料。本文综述了海藻酸钠及其复合材料在缓控释制剂中、组织工程中以及医用敷料中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省级“双碳”政策评价研究
    金璐瑶 曾静静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1): 90-10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6.005
    摘要150)      PDF(pc) (1097KB)(2543)    收藏
    “双碳”政策是我国近年来的新兴议题,开展我国省级“双碳”政策文本的量化评价能够掌握当前各省“双碳”工作的发展概况。本文从政策体系中纵向、横向、个体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省级“双碳”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政策响应度- 政策齐备度- 政策协同度”,利用LDA 主题模型实现政策文本量化,结合政策扩散、PMC 模型、政策协同等理论与方法,实现各维度的指标计算;而后应用该框架对79 份省级“双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各省“双碳”政策集在三个维度上的具体得分,分析其内在原因,总结其发展概况,并从发展进程、政策主题、政策组合、政策协同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互联网+”时代下智能制造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的应用
    李欢 莫欣岳
       2017, 39 (1): 62-6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6.12.004
    摘要1045)      PDF(pc) (1284KB)(2484)    收藏

    我国钢铁行业历经30多年的信息化发展,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和“互联网+”发展战略的提出更是为今后钢铁行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指明了方向。通过简要介绍德国“工业4.0”、美国“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从技术角度出发论述以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为主的智能制造技术在我国钢铁行业生产、管理和运输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分析钢铁企业在推行智能制造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今后我国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综述
    王永鼎 王鹏 孙鹏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6): 636-64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1.004
    摘要1302)      PDF(pc) (963KB)(2468)    收藏
    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是海洋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工具,AUV先进的导航与控制、通信、传感器和其他技术使得人类在认识海洋上取得了大的飞跃。控制系统是构成水下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同时也是决定水下机器人工作状态是否稳定与可靠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介绍了水下机器人控制技术,总结造成水下机器人不易控制的成因,并针对应用于水下机器人的主要控制技术展开系统论述。然后简述几种主要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进一步对水下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进行具体剖析,为合理选用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设计相应控制器与构建控制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照依据。最后展望持续进步的自主式水下机器人研制技术在未来海洋开发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弯枝藻目Compsopogonales系统分类研究进展
    高一帆 南芳茹 冯佳 吕俊平 谢树莲
       2015, 37 (3): 314-31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5.03.021
    摘要1634)      PDF(pc) (1006KB)(2467)    收藏

    弯枝藻目Compsopogonales是淡水红藻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类群,主要特征是:藻体分枝丝状,有匍匐和直立丝体的分化,幼体单列细胞,成熟时单列轴细胞外有皮层细胞包被,一般以单孢子繁殖。本文综述了弯枝藻目系统分类、繁殖方式及我国该目植物区系分类的研究进展。目前,该目已报道过的分类单位有2科,4属,30多个种,但其系统分类方面仍存疑甚多。中国迄今已报道的该目植物只有6种。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我国该目植物进行深入系统的、多特征的分类研究是今后的主要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日本科技创新战略重点及施策方向解析——基于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
    周斐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1, 43 (4): 440-44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01.013
    摘要780)      PDF(pc) (931KB)(2427)    收藏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性蔓延和各国围绕创新的竞争激化等新形势下,为帮助加深科技创新战略的探讨和借鉴,提升科技创新趋势洞察力,本文聚焦日本推动科技创新的总体思路和应对策略,阐述日本在数字化、创新活力、科研实力3个维度上的现状,结合日本《科学技术创新综合战略2020》,从“社会5.0”具体化路径出发,总结和分析日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并构建持续且有韧性的社会经济结构、加快“创新的创造”、加强科研实力三方面的战略重点及施策方向,并梳理战略基础技术和战略应用领域内容。同时,启示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研究和制定,在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目标指引设定、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统筹布局、开放科学视野、人文社会科学才智融合运用等方面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透射式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t-EBSD) 在材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覃丽禄
       2017, 39 (2): 134-138.   DOI: 10. 16507 /j.issn.1006-6055.2017.03.005
    摘要1101)      PDF(pc) (433KB)(2400)    收藏

    t-EBSD 技术是自2012 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测试技术,本文介绍了t-EBSD 测试分析技术的原理,总结了t-EBSD 技术在材料学中的应用及其与其它分析测试技术结合的应用研究,并展望了t-EBSD 技术研究应用的发展趋势。目前,t-EBSD 技术主要用于超细晶粒、大形变量金属、氧化物薄膜等研究,未来t-EBSD 技术将会与多种分析技术相结合,从而扩大高分辨微观晶体结构分析的应用范围。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岩石节理形貌粗糙度系数与分形维数及几个参数的关系分析
    李坤 王卫华 严哲 唐修
       2016, 38 (5): 1029-103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6.05.021
    摘要1112)      PDF(pc) (1637KB)(2346)    收藏

    为了更加准确地描述岩石节理形貌粗糙度系数(JRC),利用26组花岗岩试样劈裂形成模拟天然节理和20组人工预制具有不同JRC系数值的试样来模拟节理表面形貌,研究了节理三维形貌各向异性分形特征、JRC以及剖面线平均分形维数和节理表面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他学者较少研究的几个参数,即节理剖面系数Rp、粗度轮廓的最大波谷深度Rv、粗度轮廓的均方根(RMS)的偏差Rq及峰度系数Sku几个统计参数和JRC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尽管各方向的分形维数差异较小,但是仍然存在各向异性特征。JRC与分形维数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指数关系,而剖面线平均分形维数和节理表面分形维数之间存在很强的线性相关关系,JRC与Rp、Rv、Sku之间的相关关系为线性关系,且Rp、Rv与JRC的相关关系拟合结果很相似,均为线性相关。而JRC与Rq之间存在抛物线的关系,拟合结果JRC=3.80013+4.3267e43.3276Rq。通过运用分形和统计参数联合描述JRC更加全面。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基于SWOT模型的旅游战略AHP分析——以乌镇旅游发展为例
    马和 马利波 张远景
       2009, 31 (5): 948-951.  
    摘要1173)      PDF(pc) (1438KB)(2335)    收藏

    SWOT模型是一种有效的战略分析方法,而这种分析方法通常仅限于描述性解释,而缺少有效的定量化约束。现以乌镇旅游发展为例尝试采用AHP方法对SWOT模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评估,为制定更有效的战略措施服务;并对战略措施进行评价、确定权重,以此制定不同时期的发展重点,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SWOT模型体系,最终更科学的指导乌镇旅游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小角中子散射谱仪技术的发展及未来展望
    韩泽华 左太森 马长利 李雨晴 程贺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2, 44 (3): 371-39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06.002
    摘要282)      PDF(pc) (1769KB)(2312)    收藏
    小角中子散射以中子作为探针,通过弹性相干散射,表征物质微观、介观结构,在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等多个学科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最早的小角中子散射谱仪采用针孔几何进行中子束线准直,测量尺度在1~100纳米;随着中子源通量的增加、中子光学和探测技术的发展,小角中子散射技术逐渐向更大和更小尺度两个方向发展。在更大尺度方向,发展了微小角、超小角和自旋回波中子散射技术;在更小尺度方向,发展了无序大分子中子全散射技术。为了能够一次性表征多尺度复杂体系结构,小角中子散射技术正在向着全尺度覆盖、智能化数据分析的方向发展。本文依循小角中子散射技术和相应的中子谱仪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梳理了不同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进而展望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方向,期间穿插概述了相关技术在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领域的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地形条件对黄土滑坡的影响分析
    唐新凯 梁收运
       2012, 34 (6): 945-949.  
    摘要1279)      PDF(pc) (1376KB)(2280)    收藏

    为了及时总结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基于地形条件,分别从坡度?坡形?坡高和坡向对黄土滑坡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和分析。结果表明:一定坡度?坡高范围内,黄土滑坡发生概率随坡度?坡高的增大而增大;同一条件下,凸形坡较其他坡形更易发生滑坡,阳坡发生滑坡概率比阴坡较大。地形条件的定量化描述及其多因子耦合作用对黄土滑坡的影响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世界典型“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探析及其对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启示
    刘光旭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2, 44 (4): 482-49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1.10.003
    摘要575)      PDF(pc) (1078KB)(2263)    收藏
    新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极大地推进了自身国防军事力量的建设发展,成功实现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富国与强军相统一的发展,其有益经验对我国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以及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为此,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等方法,从政策支持、军民互动、制度监管以及模式变迁等方面,分类探析了美国、日本、以色列以及俄罗斯等典型国家军事融合发展模式,介绍了这些国家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方面各具特色的先进经验。进而在此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统一军民两用技术标准、聚焦融合重点领域发力以及立足我国发展现实国情等方面提出了新时代推动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光子芯片的智能化前景:类脑智能算法的光学实现与潜在突破
    谢斌, 谢红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29-75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1.002
    摘要106)      PDF(pc) (1610KB)(2260)    收藏
    当前,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类脑智能模型主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尽管这些模型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发展仍然受到电子芯片物理限制的制约。随着光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模拟光计算的光子芯片能够在硬件层面上直接构建具有神经形态的物理计算单元,实现高效智能处理与自适应学习。本文首先概览了数字光计算和光量子计算领域中光子芯片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发展基于模拟光计算的类脑光子芯片能够规避逻辑门设计的问题并模拟生物脑在计算方面的优势。通过梳理人工神经网络的演化以及相应光学实现技术,本文针对现有类脑光子芯片在非线性元件和规模扩展方面的瓶颈,进一步提出了以下观点:在硬件实现层面,需要进一步探索非线性光学元件,构建全光非线性操作层来模拟脑的非线性特性;在算法实现层面,需要重点研究大脑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认知原理,并设计匹配光子特性的类脑智能算法,从而突破规模限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员工隐私泄漏途径、危害及保护对策
    晏蕾 杨宏玲
       2013, 35 (4): 548-551, 564.   DOI: 10.3969/j.issn.1006-6055.2013.04.029
    摘要1619)      PDF(pc) (1020KB)(2259)    收藏

    针对员工在应聘、聘用以及解聘后都有可能面临各种隐私泄漏问题,总结目前员工隐私泄露的各种途径,以及隐私泄露对员工和企业所带来的危害,并参考国内外该领域知名学者之前的研究,从四个角度提出员工隐私保护对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国外水质基准方法体系研究与展望
    解瑞丽 周启星
       2012, 34 (6): 939-944.  
    摘要1472)      PDF(pc) (1360KB)(2251)    收藏

    水质基准是制定水质标准的科学依据。国外很多国家或机构已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水质基准方法体系,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研究国外的水质基准方法体系对我国的水质基准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概述并比较了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欧盟CSTE等国的水质基准方法体系,分析了水质基准方法体系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策略研究进展
    朱林峰 杨家富 施杨洋 方朋朋
       2018, 40 (5): 506-51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18.09.002
    摘要473)      PDF(pc) (1027KB)(2243)    收藏

    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无人驾驶技术是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试验和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分析了无人驾驶车辆的研究动态,分别从经典控制、现代控制、智能控制、横纵向综合控制4个方面阐述了无人驾驶车辆的横向控制策略。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无人驾驶车辆系统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和不确定性,发展数据驱动控制、多种控制策略和智能算法的结合使用将是无人驾驶车辆横向控制的研究热点,特别是横向和纵向动力学的多系统协同控制,将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