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的运作模式及启示
    史冬梅 王晶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606-62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1.006
    摘要535)      PDF(pc) (960KB)(417)    收藏
    英国“脱欧”后,英国政府为了解决科技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提出了英国成为全球科技超级大国和创新领域全球领导者的战略目标。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作为脱欧后英国最大的科学研究公共资助机构,通过制定发展战略《共同改变明天:2022—2027战略》、统筹9家研究理事会及机构、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制定新政策等措施,在英国研究与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断推动相关举措落地与实施,从而实现英国研究与创新战略目标。本文将重点剖析英国研究与创新署的运作机制,梳理UKRI在支持和推动英国研究与创新的实施和开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总结UKRI在科技战略规划、研发资源整合、资助基金运作及政策制定与管控等方面的模式及经验,并针对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下推动科技创新工作提出启示与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二氧化碳捕集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综述
    唐强 李金惠 邹建伟 胡员员 黄何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567-58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3
    摘要458)      PDF(pc) (1441KB)(5794)    收藏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减少CO2向大气排放,CO2捕集成为全球重点研究的一项技术。本文基于国内外CO2捕集技术研究现状,将CO2捕集技术分为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富氧燃烧和化学链燃烧4种技术路线,燃烧前捕集和燃烧后捕集技术又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低温分馏法等方法。首先,概述了这4种技术路线的不同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展,并提出了各技术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随后,对比了不同CO2捕集技术的优缺点,总结发现各技术方法各有利弊,尚未有一种技术能独立满足高效、低成本、低能耗和大规模要求。最后,提出未来应当针对CO2捕集技术存在的难题与挑战,重点开展研发攻关,突破现阶段瓶颈,推动CO2捕集经济、高效和规模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伪卫星系统关键技术发展及其应用
    唐文杰 陈俊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276-28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3.002
    摘要366)      PDF(pc) (1230KB)(621)    收藏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在隧道、室内、城市峡谷等复杂环境下服务性能明显降低。在此挑战环境下,伪卫星能用来生成和发送与GNSS 系统类似的信号,在GNSS 拒止环境下为用户提供位置、速度等不间断的导航信息。此外,可以将伪卫星体制调制成与GNSS一致,用户接收机实现伪卫星/GNSS同步接收,通过与GNSS、惯性导航系统等进行组合导航,实现复杂环境下的GNSS导航定位增强,有望在自动驾驶、室内导航、自动机器人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医学领域颠覆性技术发展现状、问题及展望
    黄鑫 朱健康 尹军祥 郭伟 桑晓冬 赵添羽 卢姗 袁天蔚 李苏宁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581-59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2.002
    摘要354)      PDF(pc) (1829KB)(846)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备受关注,并逐步运用至临床医学领域,给许多疾病的诊治带来了新方法。这些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正在取代或者已经取代传统医疗技术,对现有诊疗理念具有颠覆性的意义。医学领域颠覆性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现有的诊疗方式,还改变了现代医学的思维方式。现代医学正逐步向多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方向发展,并不断孕育新的颠覆性技术。然而,在这些新兴技术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本文综述了现代医学中几个代表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现状,同时对伴生的安全问题进行了浅析及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齐硕 李世欣 杨逸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42-45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10
    摘要308)      PDF(pc) (1015KB)(307)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制定和实施人工智能战略,以期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全面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欧盟注重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数据隐私保护和法规制定;中国人工智能布局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技术应用及产业融合;其他国家也基于自身国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本文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特点,前瞻人工智能战略的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部署进行展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及政策工具组合效应研究
    温全 贾敬敦 乔晗 黎晓奇 王赫然 王灿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83-39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1.001
    摘要267)      PDF(pc) (2458KB)(1001)    收藏
    以我国1985— 2019 年国家层面科技金融政策数据为例,在回顾和梳理科技金融政策演化进程的基础上,依据扎根理论,通过Nvivo 质性分析软件,探索科技金融政策的文种类型、发文主体、政策工具类型及其具体内容,将科技金融政策工具提炼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同时,为深入分析各政策工具间的组合效应,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索总结我国科技金融政策在发展历程中的不同组合类型,具体总结为市场驱动型、政府-市场联动型和政策主导型三种。以政策工具间组合为切入点,再对科技金融政策的制定与经济发展和创新水平间的关系进行关联论述,进一步明晰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战略的政策工具组态效应,对科技金融政策工具选择与组合决策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云计算技术在北斗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赵黛岩 刘蕾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285-293.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4.001
    摘要265)      PDF(pc) (1298KB)(212)    收藏
    北斗三号系统是我国独立自主建设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云平台是其地面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软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按需共享与实时动态调配。本文依据工程实践介绍了北斗三号云平台系统的架构及使用流程,总结了云平台建设过程中的代表性技术攻关情况以及系统上云后效能提升情况。针对下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服务种类多样、服务信息按需定制、服务能力安全可靠等趋势,从开发运维模式上提出了导航地面系统业务融合云原生技术的考虑;从基础设施结构上提出了分阶段实现导航地面云全面自主可控的建议。最后展望了下一代导航地面系统云平台架构,初步构想云架构由分散、独立云节点向一体化云转变,实现由云中心、网络、端共同组成的导航系统地面云,以进一步提升导航地面系统的运管效能和地面中心的容灾抗毁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GNSS RTK 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机遇
    宋伟 毛威 张益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294-30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3.007
    摘要252)      PDF(pc) (1224KB)(1775)    收藏
    实时动态载波相位差分定位技术(RTK)凭借其算法简单、收敛快、定位精度高和可靠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测绘、监测、导航等方面。随着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基于GNSS 的RTK 技术在理论算法、工程应用、数据处理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对RTK 定位技术进行详细综述,重点介绍长基线RTK 定位技术、多频多系统、部分模糊度固定算法、网络RTK 定位技术和单频RTK 算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影响RTK 定位精度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卫星导航系统的进一步建设以及传感器技术的不断优化,给RTK 技术带来的新发展机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GNSS 轨道钟差产品综合综述
    朱红玉 陈俊平 张益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06-31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4.002
    摘要250)      PDF(pc) (1715KB)(834)    收藏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精密轨道钟差产品是实现高精度精密单点定位(PPP)的前提,也是高精度GNSS应用的基础。综合GNSS轨道钟差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精度和稳定度,因此开展GNSS 轨道钟差产品综合方法研究,实现稳定可靠的轨道与钟差组合产品服务,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GNSS星座与IGS服务中心概况,梳理出轨道钟差综合的函数模型及构建综合模型中的关键问题,在现有的动力学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综合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加权平均综合法的整体流程以及加权平均的定权方式;归纳了GNSS轨道钟差产品多系统、事后、实时综合技术的进展,对综合产品精度及定位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评估各综合方法;最后,介绍现有实时轨道钟差综合产品的现状尤其是精度,讨论GNSS实时轨道钟差综合目前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已有产品综合研究对GNSS 实时轨道钟差综合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带来的机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低轨互联网系统在导航增强服务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
    张之学 王德煊 满小媛 张益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266-27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5.006
    摘要249)      PDF(pc) (1246KB)(347)    收藏
    近年来卫星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低轨互联网系统依托其传输速率高、能够进行大规模远程数据传输的优势,以及低轨星座自身具有的距离地球近、信号落地功率高、空衰小、几何变化快的特点,有望弥补卫星导航系统在播发速率和信号衰减方面的缺陷,解决当前传统卫星导航系统落地率较低和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收敛时间过长的问题。在具体工程实现上,低轨星座可发挥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作为“天基监测站”实现当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的信息增强;二是可作为“导航信息源”,实现信号增强和信息增强;三是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补充和备份,独立维持时空基准;四是实现卫星通信业务与导航增强业务融合建设,在用户层次实现“通导一体”。将低轨互联网星座导航增强总体设计与GNSS 运行服务的现状相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可提供覆盖面更广、精度更高、更加稳健的时空服务。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低轨卫星发展现状,分析了低轨卫星在导航增强方面特别是在广播星历参数设计和低轨星座构型等方面的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低轨卫星在天基监测信息增强、信号增强和通导一体方面的应用及效益,总结了低轨互联网卫星导航应用发展的前景及挑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高精度卫星激光测距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及发展
    张海峰 龙明亮 杨华峰 邓华荣 程志恩 吴志波 孟文东 秦思 李朴 黄勇 张忠萍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17-32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5.002
    摘要244)      PDF(pc) (2309KB)(877)    收藏
    卫星激光测距(SLR)是卫星轨道测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卫星精密定轨、卫星轨道精度检核、激光时间比对等,是导航系统卫星轨道精确测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SLR系统及北斗卫星国际激光联测,取得全球激光台站观测数据,为实施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联合研究提供了条件;发展了100 kHz高重复频率SLR 技术并应用于北斗卫星激光观测,标准点数据精度达百微米水平,有效提升了导航卫星激光观测数据质量;同时描述卫星激光测距技术在北斗导航系统其他应用情况,包括卫星独立定轨、广播星历精度检核、星地激光时间比对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我国省实验室的建设体系分析与相关建议研究
    宋姗姗 钟永恒 刘佳 赵展一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476-49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0.005
    摘要234)      PDF(pc) (1169KB)(514)    收藏
    省实验室是各省面向国家战略目标和本省战略需求,围绕重大科学前沿、重要科技任务以及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而打造的科技创新平台。本文首先梳理了我国省实验室的发展历程与建设现状,发现我国各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模式,已经建设了100多家省实验室,并取得了一系列建设、运行经验与体制机制创新成果。其次,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从创新目标、创新主体、创新网络和创新环境四个方面,总结了省实验室建设体系中涉及的基本要素;结合PDCA循环管理理论,从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四个环节,分析了省实验室在建设体系中应该解决的重点问题。最后剖析了我国省实验室的建设困境,建议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强化主体责任、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健全评估制度等方式,促进省实验室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优化。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美国FORGE计划犹他州干热岩开发示范项目进展综述
    张炜 金显鹏 王海华 姚树青 邵明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2): 263-27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4
    摘要231)      PDF(pc) (1208KB)(693)    收藏
    21世纪是全球能源获取方式发生重要变化的时代。现有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资源为基础的能源正在逐渐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环境友好、低排放的绿色能源所取代。干热岩是一种不含原生水(或含少量水但不能流动)的高温地热资源,可通过水力刺激改造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从而提取数量相当可观的地热能。本文以美国能源部正在组织实施的FORGE计划犹他州干热岩示范项目为研究对象,综述了项目在场地地质条件表征、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与成果,总结了项目在高温硬岩钻井、储层建造、微震监测等方面取得的广泛且深入认识,从统筹部署、组织实施、场地表征和设施建设、关键技术装备突破、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值得我国借鉴参考的具体实践。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着力基础研究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治理——来自美德日的经验启示
    王腾 关忠诚 郑海军 娄渊雨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410-42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0.003
    摘要225)      PDF(pc) (1039KB)(481)    收藏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基础科学加速追赶中的关键作用。然而,不同科研主体的基础研究定位不清、学风浮躁等问题日益突出。在结合国情对症下药的同时,有必要参考借鉴欧美科技强国的发展经验以少走弯路。为此,本文构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治理分析框架,以内外部治理视角对美国、德国与日本的基础研究治理实践展开案例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在经费配置、研究干预等方面对国家科研机构与研究型大学等实行清晰的差异化管理;2)以形式多样的基础研究支持方式发挥战略科技力量的骨干引领作用;3)为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以公开透明与结果的差异化应用等评价机制充分发挥评价作用,并建立由海内外顶尖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化顾问团的定期咨询评议制度等。最后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的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美国量子研发布局对我国的启示
    周君璧 董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6): 661-66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1.002
    摘要225)      PDF(pc) (1576KB)(643)    收藏
    自2018 年12 月《量子倡议法案》实施至2022 年8 月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通过以来,美国联邦对量子科技的研发投入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本研究通过借鉴美国联邦量子科技的研发布局,提出对我国国家实验室体系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启示建议,旨在为我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美国形成了以“顶层协调为引领,常设机构为基石,新设机构为中坚,产业联盟为补充”的量子战略研发布局,建议我国打牢国家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基础,灵活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立顶层协调咨询机制,加快企业创新联合体建设。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进展及我国发展建议
    秦铭浩 徐慧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524-53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9
    摘要224)      PDF(pc) (1326KB)(1358)    收藏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全球主要大国均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多个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积极部署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本文在梳理美国、欧盟、英国以及中国近年来标准化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球355项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组织、主题覆盖情况、类型、范围以及领域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正迅速发展,各国依据自身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其他组织则在特定领域内产生关键影响;目前,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数据治理规范性;大多数人工智能标准聚焦于水平领域,涵盖通用技术、伦理和安全性等基础问题。基于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完善中国人工智能法律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建立人工智能标准机构;明确国内人工智能标准化情况,巩固优势,补齐短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全球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竞争态势与启示
    袁野, 王学聪, 朱浩, 孙三山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575-58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4.001
    摘要221)      PDF(pc) (2271KB)(144)    收藏
    当前,全球正围绕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开展新一轮太空竞赛,其中低轨卫星通信是继卫星导航之后,世界强国在天基信息系统领域的下一个争夺焦点。研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在推动卫星和通信技术进步、应对全球挑战、引领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检索专利数据,从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竞争主体、技术竞争区域和技术竞争领域等维度综合分析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竞争态势。研究发现,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存在起步较晚、关键技术缺失、产业集群不强、场景应用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发展对策:提前布局未来技术,抢占新兴前沿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产业生态集群;突出通导遥交叉融合,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水下机器人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及其抗流性技术综述
    宋佳玲 刘爱荣 周浩翔 傅继阳 毛吉化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65-38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0.006
    摘要213)      PDF(pc) (7506KB)(838)    收藏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基建行业的工作重心向检测和养护转移,大批桥梁因长时间的运营和日益增加的交通量,需要进行定期检测以保证结构的使用安全。以水下无人机为载体,搭载摄像、声呐等设备进行水下作业装备的研究受到极大重视,为解决桥梁水下结构的检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水下机器人在桥梁水下结构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证,阐述了典型应用场景和实例;同时,指出抗流性弱是限制水下机器人发展的一项关键技术瓶颈;并针对这一问题,以运动受力分析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展开具体分析,为提高水下机器人抗流性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指导;最后,展望了强稳定性水下机器人研究和设计的主体方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全球四大湾区基础科学研究比较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研究视角
    张梓郁 张艺 周珊珊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448-46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08.005
    摘要199)      PDF(pc) (10893KB)(340)    收藏
    本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研究视角对2002—2021 年全球四大湾区所发表科技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四大湾区总体聚焦于新冠肺炎以及心脑血管流行病的病理机制和治疗手段的研究;其中,粤港澳大湾区侧重于信息技术和材料科学领域,东京湾区关注于临床医学治疗领域,纽约湾区侧重于美国本土非传染类流行病的病理机制和防治研究领域,旧金山湾区则相对聚焦于自然科学领域。研究显示全球四大湾区未来可能聚焦于信息技术、流行病防控与治疗以及气候学等领域。我国粤港澳大湾区应把握主流研究方向、补足薄弱短板,寻求实现科研产出从重“量”到重“质”的转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大国博弈背景下发达国家加强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的新动向
    方晓东 董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423-43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2
    摘要195)      PDF(pc) (1343KB)(625)    收藏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研判发达国家建强配优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新动向,可为我国加快建设一支能肩负起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历史使命的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提供参考。在浅析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育才、引才和留才三个视角,全面剖析了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韩国、西班牙、俄罗斯、以色列、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为夯实本国战略人才力量根基而出台的具有突破性、针对性和实操性的政策与举措,并结合我国当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三条启示建议:探索创新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自主培养机制;推行灵活多元、务实开放、唯才是用的引才机制;努力打造不拘一格诚心留才的制度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量子信息领域的国家战略布局与研发态势分析
    宋姗姗 钟永恒 刘佳 刘盼盼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1): 21-3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6.001
    摘要194)      PDF(pc) (1299KB)(1030)    收藏
    近年来,以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测量为代表的量子信息领域持续活跃,已经成为基础研究探索、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未来产业变革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明晰量子信息领域的发展态势,对于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相关概念与研究现状,其次分析了美国、欧盟、英国、日本、中国的量子战略布局,最后结合论文与专利的多维度计量分析,展示了量子信息领域的研发态势。研究发现:当前量子信息领域正处于迅猛发展阶段,国际科技强国都高度重视在该领域的政策布局、资金投入、人才引育和国际合作等,其中美国最具优势;中国在量子通信及量子计算领域基本跻身核心位置,未来还需要加速实施量子信息领域战略部署、积极引聚育留量子信息科技人才、深度推进量子领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点吸式直驱波浪能转换装置优化方法综述
    李永国 覃灿 郑丁健 杜杰 朱秋莹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49-36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0.001
    摘要192)      PDF(pc) (2334KB)(205)    收藏
    点吸式波浪能转换装置由于具有结构紧凑、转换效率高、建造难度小、综合性能高、投资成本少、不受波浪方向影响等优点,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点吸式波浪能转换装置按波浪能转换的方式分类,可将其分为机械式、液压式、磁流体式、直驱式等。本文将以点吸式直驱波浪能转换装置为研究对象,结合近20 年国内外关于波浪能转换装置优化问题的研究,综述了不同能量转换阶段中各功能部件的优化方法,包括能量捕获、能量转换和能量输出阶段。并对点吸式直驱波浪能转换装置今后的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同时提出了有关波浪能转换装置现存的关键性问题,为波能转换装置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全球新材料领域基础研究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万勇 董金鑫 冯瑞华 花夏 黄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501-51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1
    摘要191)      PDF(pc) (1206KB)(542)    收藏
    新材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与基石,对于推动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维护国家安全等具有重要的支撑及保障作用,是全球经济和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新材料领域领先国家的战略布局与政策动向,总结了新材料科技发展的趋势,并通过选取材料领域设计与模拟、制备与加工、性能表征、器件制造、循环利用等热点及前沿方向,形成从“料”到“材”再到“器”的创新发展链条,列举了主要国家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最后,针对发达国家/地区在新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发展态势和研究动向,从重视基础研究、注重研发范式变革、聚焦重点领域新材料的支撑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助力我国新材料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与措施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王恺乐 陈云伟 熊永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56-46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7
    摘要187)      PDF(pc) (855KB)(119)    收藏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然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问题及安全问题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可控是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治理与监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欧盟、美国和英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本文从政策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欧盟、美国和英国的人工智能监管措施发展脉络,并比较其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范围及监管路径上的特色做法。研究发现,欧盟、美国和英国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各具特点,但均存在监管共性与共同趋势。论文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人工智能监管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拜杜法案》立法背景及动因演进研究与启示
    宿晓慧 孙琳琳 卞曙光 蒋志君 于笑潇 杨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6): 693-70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3.003
    摘要185)      PDF(pc) (1350KB)(1077)    收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优化科技创新制度法规建设提升国家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对同样诞生于关键历史时期且聚焦于联邦资助科技成果归属的《拜杜法案》进行研究,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科技成果分享机制改革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过程视角切入,通过梳理《拜杜法案》诞生的时代背景演进趋势,探究其特殊的国会审议过程及原因,揭示影响其立法通过的关键动因及其变化情况;从正、反两方面归纳其立法过程对我国科技政策制定的启示;最后,结合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工作,提出将专业机构纳入试点工作体系的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手机大众市场规模化应用研究
    吴梦圈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38-34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4.003
    摘要185)      PDF(pc) (1614KB)(242)    收藏
    新时代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迈入“以用促建、建用并举”高质量发展阶段,手机市场作为北斗应用反映最灵敏迅速、最灵活多变的大众市场,如何体系化设计在手机市场应用路径,事关北斗产业繁荣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本研究从产业链、价值链、政策链等角度梳理分析我国北斗在智能手机大众市场规模化应用的现状和挑战,进而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等维度深入分析抑制规模化应用的主要问题,结合以美国GPS 为代表的其他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提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规模化应用的政策建议。一是供给侧方面,高度重视企业主导作用,依托军转民技术为产业强核,重在提升满足需求的技术能力。二是需求侧方面,加大应用场景开发力度,积极培育锻造世界一流厂商,重在挖掘和升级需求。三是环境侧方面,逐步推广手机市场应用,宣传引导北斗品牌深入人心,重在加强消费者需求引导。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地球参考框架建立的进展与非线性维持的思考
    王茹圆 陈俊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27-33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5.005
    摘要183)      PDF(pc) (1891KB)(1157)    收藏
    为实现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必须逐步完善高精度非线性维持技术。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地球参考框架的建立进展,包括国际地球参考框架和历元参考框架的建立历程;然后对非线性维持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指出对地球参考框架非线性维持的两种思路,包括基准站非线性变化建模和历元参考框架建立。最后对构建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提出展望,建议适当增加和完善地面监测网,特别是南半球欠发达地区,利用更长、更大范围的原始数据积累,完善现有框架;增加坐标非线性运动和地心运动的数据积累,并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建立精确的改正模型;尽可能准确识别坐标时间序列中的噪声,建立格网噪声模型,从而更加精准地分离真实信号和噪声。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专利布局及对我国的发展建议
    贾倩 郑怀国 赵静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647-66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1.005
    摘要182)      PDF(pc) (2705KB)(400)    收藏
    转基因抗虫玉米在我国具有良好商业化应用前景,通过分析其全球专利布局,以厘清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洞悉技术发展趋势,明确我国该领域技术发展差距,为合理部署我国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创新,有序推进其产业化发展、完善知识产权布局与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基于专利信息,采用文献计量法从时间、地域和研发主体等维度梳理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格局,通过文本聚类和技术发展路线分析,明晰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热点、发展历程及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显示,当前全球转基因抗虫玉米技术研发趋于成熟,美国和中国是主要技术来源国,美国在专利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优势显著,国际种业巨头专利储备丰富,布局地域广泛。表达载体构建是该领域的重点技术,多重抗虫基因组成的嵌合基因和多抗虫基因表达盒组合是其未来发展方向。我国在专利申请规模、全球化布局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尚有差距,在表达载体构建和检测方法方面的专利布局仍有不足。建议我国以基因表达载体构建技术为重点优化技术研发布局、积极培育种企创新能力强化其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及全球化布局战略意识。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关于跨学科科学研究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刘德娟 沈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596-60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2.001
    摘要176)      PDF(pc) (968KB)(345)    收藏
    营造跨学科研究的学术氛围有利于产出重大突破、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揭示新规律开辟新领域。本文从科学管理学视角对欧美日国家在推进跨学科研究、创新国家实验室/研究所和研究型大学体制机制的方式方法进行剖析。结果表明:通过科研组织模式创新打破学科壁垒、创建联合聘任制度、革新聘任评价方式和提供专项基金是其重要举措。最后,针对我国跨学科研究建设提出如下建议:探索跨学科的组织形式,创设跨学科人员紧密交流的平台及氛围,建立客观的评价机制和适当的奖励措施,以及提供启动基金并长期资助有前景高风险研究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军事科技发展趋势下全球军工生产特征、发展动力与政策启示
    郭卫东, 杜德斌, 易鑫磊, 高勤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05-61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4.002
    摘要168)      PDF(pc) (854KB)(219)    收藏
    高技术战争时代军事科技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其生产格局和特征演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新的世界秩序。当前军事科技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进,太空武器、颠覆性军事科技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全球军工生产已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引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并占据绝对优势;国防工业基础、军事需要、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形势下要立足信息化战争特征,推动军事科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加快推进颠覆性军事科技研究与应用,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AI赋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政策与管理趋势研究
    杨光 李晓轩 肖小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83-49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8
    摘要166)      PDF(pc) (1174KB)(221)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对科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带来冲击,并产生了诸多现有范式难以企及的耀眼成果。推动AI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是当前科技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AI赋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从科研范式维度发现AI提高数据利用效率赋能经验范式、AI增强理论模型构建赋能理论范式、AI更好地拟合复杂系统参数赋能模拟范式、AI具有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赋能数据驱动范式;从科学研究过程维度发现,AI对科学研究各个环节都进行赋能,并且每个环节因AI能力进步而自身在迭代与进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总结国际上推动智能化科研(AI4S)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趋势,以及中国在AI4S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需要加强AI4S相关的战略研究和宏观规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AI4S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为中国AI4S的有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全球光芯片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朱月仙, 张娴, 李燕, 李杰, 林心竹, 唐馨雨, 罗逸涵, 卢慧生, 盖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05-71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3
    摘要158)      PDF(pc) (2932KB)(212)    收藏
    光芯片是未来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核心支撑。本文聚焦光芯片领域,采用“方向—定位—路径”的分析思路,通过产业环境、产业现状、专利态势和布局分析,厘清光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基础和条件,基于调研和专家咨询,把握未来技术和产业化前瞻性布局,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我国光芯片发展存在的机遇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相应的知识产权发展建议:1)梯次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在高速率光芯片、车用激光雷达芯片、硅光电子芯片和VCSEL激光器芯片等当前热门应用领域强链、补链,突破关键技术,在光计算、光量子等未来前瞻性应用领域突破技术瓶颈,积极引导产业布局;2)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全周期的光芯片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3)加强光芯片领域海外专利布局;4)引导光芯片创新主体构建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国外卫星遥感资源管理政策与模式分析
    陈芳淼 焦洪智 黄慧萍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3): 398-40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1.007
    摘要157)      PDF(pc) (1819KB)(189)    收藏
    我国卫星产业起步相对较晚,数据管理模式和政策法规与欧美等主要国家/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本研究通过梳理国外主要国家/地区的卫星遥感资源现状、相关政策法规条例,分析其管理模式特征优势,为我国卫星遥感资源管理提供经验。分析发现,这些国家/地区卫星遥感管理模式呈现5 大优势特征:1)政府大力扶持促进商业遥感卫星市场繁荣发展;2)遥感卫星资源管理模式向政府与企业合作的多元化方向发展;3)国外军民两用遥感卫星产业走军民一体化路线;4)卫星遥感数据管控灵活化、国际化;5)产学研模式提高卫星遥感数据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本研究整理我国卫星资源管理现状,分析了我国在卫星产业管理方式上的6 点不足,并借鉴欧美国家先进做法,提出改善我国卫星遥感资源管理模式与政策法规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基于产业视角的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研究
    张拓宇 孟庆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1): 58-7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6.002
    摘要157)      PDF(pc) (927KB)(1694)    收藏
    近年来,受技术突破、政策支持、产业和资本跟进等因素驱动,合成生物学迅速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迎来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文梳理了2020 年以来国内外相关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市场动态、商业合作和金融投资等信息,从产业视角对合成生物学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政府方面,合成生物学成为各国生物经济战略中的关键引擎,应用于医药、化工、材料、农业、食品等关联行业的技术路线和规划目标进一步清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商业化的监管机制不断优化,技术管控和科技安全问题受到关注。市场方面,基于合成生物学的实用成果相继迎来商业化“里程碑”,合成生物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双向奔赴”、协同合作日益紧密,市场投资保持信心并趋于商业理性,有利产业发展的健康生态正加快完善。为加快推动我国合成生物学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研究制定关键领域技术路线,支持底层使能技术、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与核心装备攻关,推动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增强先进生物制造设施、数据资源等能力建设,鼓励各方共建有利合成生物产业化发展的产业生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基于专利分析的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发展态势分析
    杜伟 贾宇宁 王春博 蔡睿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6): 735-74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3.008
    摘要154)      PDF(pc) (2152KB)(258)    收藏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创新发展。本文围绕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及相关能源政策,从专利分布、技术来源地、领先专利申请人等方面分析了相关专利的整体发展趋势。专利布局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是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领域专利的主要研发力量和目标市场国家;中国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各领域的专利技术构成揭示了我国当前的重点研究领域;结合煤炭转化利用领域近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来深入分析专利布局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煤炭转化关键专利技术应向生产力转化,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以提升我国现代煤化工产业国际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我国省级“双碳”政策评价研究
    金璐瑶 曾静静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1): 90-10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6.005
    摘要150)      PDF(pc) (1097KB)(2547)    收藏
    “双碳”政策是我国近年来的新兴议题,开展我国省级“双碳”政策文本的量化评价能够掌握当前各省“双碳”工作的发展概况。本文从政策体系中纵向、横向、个体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省级“双碳”政策的三维分析框架“政策响应度- 政策齐备度- 政策协同度”,利用LDA 主题模型实现政策文本量化,结合政策扩散、PMC 模型、政策协同等理论与方法,实现各维度的指标计算;而后应用该框架对79 份省级“双碳”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得到各省“双碳”政策集在三个维度上的具体得分,分析其内在原因,总结其发展概况,并从发展进程、政策主题、政策组合、政策协同四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建设的内涵、路径与策略
    赵绘存 郗金娥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621-63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1.008
    摘要149)      PDF(pc) (1556KB)(302)    收藏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功能在特定载体的延伸与强化。依托大学、政府、企业等多方资源推动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有力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理论层面上探讨了大学科技园创集聚区的理论基础;其次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提出和论述了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建设的发展路径,即包括由“1.0阶段:资源导入/愿景驱动;2.0阶段:资源集聚/红利驱动;3.0阶段:布局重构/策源驱动”组成的发展演进历程;最后在实践层面上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创新集聚区建设的发展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基于中美基金项目数据的深度学习领域研究热点对比分析
    朱鑫汝 马建玲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5): 555-56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12.012
    摘要149)      PDF(pc) (2251KB)(347)    收藏
    与传统研究成果类型不同,基金项目数据中蕴含的潜在情报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本文使用文本挖掘方法,对中美深度学习领域基金项目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从资助强度、发展态势、主题聚类及热度演化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中美深度学习领域研究热点的异同及热点演化情况。研究发现,中美深度学习领域基金项目数量自2010年后呈上升趋势,发展势头较好,且两国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该领域发展。但中美两国在研究的侧重方向上有所不同,美国侧重深度学习基础理论、算法研究,中国在深度学习更关注应用层面的落地情况。在应用层面上,美国更重视生物医学、经济领域、图像识别领域及硬件设备应用,中国不仅重视生物医学领域、同时使用深度学习相关算法对地学领域、多媒体领域的数据应用较多。新兴研究方向上,对深度学习硬件设备及应用方向成为美国的近年来研究热点方向,而中国较新的研究热点方向在于将深度学习应用到生物信息领域。未来我国应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发展;发挥在地学领域应用、图像和计算机视觉、多媒体领域、以及中医领域应用的科技布局优势,形成成果转化新生态;应关注和加强对理论算法的研究,提高技术实力并掌握科技主动权;对软硬件及应用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尽快构建我国的深度学习框架应用;重视深度学习在生物信息领域的应用,推动生物信息研究范式转变,释放深度学习巨大潜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以色列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徐铭钰 杨湘浩 刘云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501-50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7.007
    摘要148)      PDF(pc) (1090KB)(558)    收藏
    以色列是全球半导体研发的新中心,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梳理了以色列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其次分析了以色列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以及针对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的独特攻关模式,并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总结了以色列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特点。最后,本文根据以色列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经验,提出中国发展半导体产业及解决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问题的建议,旨在为中国打赢半导体关键技术攻坚战提供参考。研究认为,以色列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政策和创新人才为基础,产学研联盟为核心”的半导体产业创新生态,据此建议中国应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统一部署半导体产业发展战略,完善风险投资制度,加强半导体创新联盟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面向“无人区创新”的科研项目立项和管理机制研究——基于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分析
    孙浩林 张翼燕 刘旭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3, 45 (4): 436-44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2.09.004
    摘要143)      PDF(pc) (1400KB)(358)    收藏
    开展“无人区创新”是中国实现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重要支撑,而传统的科研项目立项和管理机制无法有效支持国内相关主体探索科研无人区,亟需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本文根据科研项目研究目标的具体程度将“无人区创新”进一步划分为自由探索类基础研究、颠覆性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等三大类别,运用案例分析法梳理国内外针对“无人区创新”的新型科研项目立项和管理机制,总结其共性特点。最后针对中国科研项目体制机制改革提出3条建议,即根据不同类型科研活动特点设计项目选拔和支持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项目监督和考评机制、重视对研究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培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