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全球视野下人工智能战略布局与未来展望
    齐硕 李世欣 杨逸萌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42-45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10
    摘要308)      PDF(pc) (1015KB)(307)    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加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世界主要经济体陆续制定和实施人工智能战略,以期在这一新兴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美国政府全面布局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以保持全球领先地位;欧盟注重人工智能的伦理规范、数据隐私保护和法规制定;中国人工智能布局由政府主导,快速推进技术应用及产业融合;其他国家也基于自身国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本文从全球视角出发,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特点,前瞻人工智能战略的发展趋势,并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未来部署进行展望,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进展及我国发展建议
    秦铭浩 徐慧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524-53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9
    摘要224)      PDF(pc) (1326KB)(1358)    收藏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竞争十分激烈,全球主要大国均把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多个国家和国际标准组织积极部署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本文在梳理美国、欧盟、英国以及中国近年来标准化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全球355项人工智能标准的制定组织、主题覆盖情况、类型、范围以及领域分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全球人工智能标准化正迅速发展,各国依据自身技术发展水平,制定了独具特色的标准化战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而其他组织则在特定领域内产生关键影响;目前,标准化工作主要集中在确保技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数据治理规范性;大多数人工智能标准聚焦于水平领域,涵盖通用技术、伦理和安全性等基础问题。基于研究结论,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工作,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完善中国人工智能法律制度;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制定人工智能领域国际标准;建立人工智能标准机构;明确国内人工智能标准化情况,巩固优势,补齐短板。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全球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竞争态势与启示
    袁野, 王学聪, 朱浩, 孙三山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575-58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4.001
    摘要221)      PDF(pc) (2271KB)(144)    收藏
    当前,全球正围绕卫星互联网系统建设开展新一轮太空竞赛,其中低轨卫星通信是继卫星导航之后,世界强国在天基信息系统领域的下一个争夺焦点。研究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在推动卫星和通信技术进步、应对全球挑战、引领未来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体系,检索专利数据,从技术发展趋势、技术竞争主体、技术竞争区域和技术竞争领域等维度综合分析卫星互联网关键技术竞争态势。研究发现,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存在起步较晚、关键技术缺失、产业集群不强、场景应用不足等问题。对此提出发展对策:提前布局未来技术,抢占新兴前沿领域;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构建产业生态集群;突出通导遥交叉融合,打造多元化应用场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人工智能监管政策与措施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王恺乐 陈云伟 熊永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56-46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7
    摘要187)      PDF(pc) (855KB)(119)    收藏
    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然而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伦理问题及安全问题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可控是科技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治理与监管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而欧盟、美国和英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已走在国际前列。本文从政策角度出发,系统梳理欧盟、美国和英国的人工智能监管措施发展脉络,并比较其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范围及监管路径上的特色做法。研究发现,欧盟、美国和英国的人工智能监管模式各具特点,但均存在监管共性与共同趋势。论文基于此提出了我国在人工智能监管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制定人工智能监管策略提供决策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军事科技发展趋势下全球军工生产特征、发展动力与政策启示
    郭卫东, 杜德斌, 易鑫磊, 高勤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05-61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4.002
    摘要168)      PDF(pc) (854KB)(219)    收藏
    高技术战争时代军事科技作为国际政治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其生产格局和特征演化深刻影响和塑造着新的世界秩序。当前军事科技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演进,太空武器、颠覆性军事科技成为各国争夺的制高点;全球军工生产已形成一超多强格局,美国引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并占据绝对优势;国防工业基础、军事需要、经济利益和政治目标的实现是影响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动力。新形势下要立足信息化战争特征,推动军事科技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抢抓科技革命机遇,加快推进颠覆性军事科技研究与应用,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AI赋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及政策与管理趋势研究
    杨光 李晓轩 肖小溪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83-49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8
    摘要166)      PDF(pc) (1174KB)(221)    收藏
    近年来,人工智能(AI)对科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带来冲击,并产生了诸多现有范式难以企及的耀眼成果。推动AI在科学研究中应用是当前科技管理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两个维度分析AI赋能科学研究的基本特征,从科研范式维度发现AI提高数据利用效率赋能经验范式、AI增强理论模型构建赋能理论范式、AI更好地拟合复杂系统参数赋能模拟范式、AI具有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赋能数据驱动范式;从科学研究过程维度发现,AI对科学研究各个环节都进行赋能,并且每个环节因AI能力进步而自身在迭代与进步。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总结国际上推动智能化科研(AI4S)发展的政策与管理趋势,以及中国在AI4S发展方面所面临的挑战。最后给出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需要加强AI4S相关的战略研究和宏观规划、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AI4S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期为中国AI4S的有序发展提供研究支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全球光芯片领域发展态势分析
    朱月仙, 张娴, 李燕, 李杰, 林心竹, 唐馨雨, 罗逸涵, 卢慧生, 盖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05-71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3
    摘要158)      PDF(pc) (2932KB)(212)    收藏
    光芯片是未来新一代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核心支撑。本文聚焦光芯片领域,采用“方向—定位—路径”的分析思路,通过产业环境、产业现状、专利态势和布局分析,厘清光芯片研发与产业化发展基础和条件,基于调研和专家咨询,把握未来技术和产业化前瞻性布局,找准未来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本文剖析我国光芯片发展存在的机遇及可能面临的风险挑战,提出相应的知识产权发展建议:1)梯次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发展,在高速率光芯片、车用激光雷达芯片、硅光电子芯片和VCSEL激光器芯片等当前热门应用领域强链、补链,突破关键技术,在光计算、光量子等未来前瞻性应用领域突破技术瓶颈,积极引导产业布局;2)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全周期的光芯片产业知识产权服务平台;3)加强光芯片领域海外专利布局;4)引导光芯片创新主体构建多维度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专利丛林的影响因素研究
    胡海容, 徐恬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90-70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1
    摘要142)      PDF(pc) (1052KB)(77)    收藏
    专利丛林是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穿越专利丛林才能促进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竞争力。本文通过专利丛林的形成机理分析,构建新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针对2000—2022年新能源汽车电池专利运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的7个指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专利丛林均具有正向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被引证专利数量、专利寿命为十分显著,合作研发的专利数量、专利合作者数量、IPC 分类号数量、同族专利数量、权利要求数量为一般显著。对此,建议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专利导航和预警机制,加强专利引证分析;精选合作伙伴和合作范围,促进技术共享;促进专利布局策略优化,优化专利维持费用机制;实施专利集中战略,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企业促进技术创新,赢得市场竞争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从科技评估视角分析中国与新加坡科技创新实力及合作现状
    沈云怡, 孟繁超, 韩炳阳, 任孝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64-67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3.002
    摘要139)      PDF(pc) (955KB)(583)    收藏
    新加坡是中国周边的重要邻国,创新实力强劲,人才竞争力全球领先,拥有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角色十分突出。自1990 年中新建交,两国在贸易、金融和投资、科技创新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中新设有副总理级别的双边合作机制,以及苏州、天津、重庆三个政府建设项目和广州知识城国家级项目。中新关系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示范性”,两国的经济与科技互补性强,这为双方提供了广阔的科技创新合作空间。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案卷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从创新能力、人才竞争力、创新生态环境等方面对比研究了中国与新加坡两国的科技创新竞争力。同时还分析了两国在高层交往、国家级项目、人才交流培养、科研合作等方面的进展与现状,为下一步推进中新全方位科技创新合作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专利视角下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创新态势分析
    杨欣宇 李钊 曹凤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426-43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2.001
    摘要138)      PDF(pc) (1167KB)(220)    收藏
    氢能作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本文以近20年来公开的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从专利公开态势、产业链分布、区域分布、创新主体、关键技术等维度全面分析了氢能产业专利创新态势。结果表明:全球氢能产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发展势头迅猛;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中游,中国则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中游及下游相对薄弱;中国、日本和美国是氢能产业专利布局的主战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北京、广东、上海和江苏的氢能产业相关发明专利公开量位列我国第一梯队;日本、韩国等的汽车及电气巨头是全球氢能产业技术创新领头羊,中国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石化、清华大学等科研院所、企业及高校为主要创新代表;水电解制氢、高压气态储氢、双极板、氢燃料电池车等为氢能产业专利布局热点技术领域。最后,基于专利分析结果,为加快我国氢能产业创新发展、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提出了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人工智能”专刊序言
    洪学海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39-441.  
    摘要129)      PDF(pc) (632KB)(285)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伦理风险及负责任创新治理研究
    何炜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548-55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6.001
    摘要128)      PDF(pc) (846KB)(1291)    收藏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开始涌现出智慧化特征,创造力愈发强大,不但能生成文本,还能生成音频、视频、图片、代码等。这种智慧化的创造生成能力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带来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不同行业的转型升级等正面效应,另一方面也可能带来诸如数据安全和隐私泄露、性别和种族歧视、学术剽窃、人类主体性消解等伦理风险。负责任创新旨在为科技创新带来的重大社会风险提供道德上可接受、社会上可认同、发展上可持续的解决方案,为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带来的风险提供了一种伦理治理路径。将负责任创新的预期、反思、协商和反馈等四个维度嵌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迭代升级和实践应用过程,能够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后疫情时代美英和欧盟生物安全领域重大政策和举措概述
    朱小丽 黄翠 王蠡 张吉 梁慧刚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287-30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3
    摘要126)      PDF(pc) (980KB)(427)    收藏
    新冠大流行给全球带来了很大冲击,后疫情时代,加强生物安全能力建设成为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议题。本文梳理了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在新冠疫情影响下密集出台的一系列举措,涉及战略行动、机构改革、能力建设等方面。总的来说,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纷纷加大生物安全战略投资,寻求技术变革以保持对生物威胁的态势感知,以及加强检测、疫苗、疗法等医疗防御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英国以及欧盟均新设立大流行协调应对永久性机构。此外,在应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方面,美国、英国以及欧盟除了加大研发投入,还试图通过创新的市场激励措施来应对研发管线不足带来的严峻风险。美国、英国以及欧盟的这些政策和举措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的生物安全战略并积极投资,才能未雨绸缪、防范风险。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医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技术主题发展态势研究
    周隽如 刘智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97-510.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09.001
    摘要115)      PDF(pc) (1412KB)(2101)    收藏
    对医学人工智能领域1971—2022年的专利文本进行文本挖掘,揭示其技术主题内容和演化趋势,分析技术研发热点和发展态势,有助于为科研人员梳理技术发展脉络,进而为未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首先获取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14184条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专利数据,并进行数据清洗,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快速发展期)。随后,使用BERTopic主题模型对专利文本进行主题识别,并通过计算技术主题对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和主题过滤的方法对技术主题进行演化分析。结果显示,共识别出萌芽期主题5个、发展期主题9个、快速发展期主题29个,医学人工智能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其中,基础技术(信号处理与分析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产生于萌芽期和发展期,并在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逐渐成熟,形成了分支领域技术;需求与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基础技术的分化,技术之间的融合将会产生新的技术。最后,提出未来应加强对医学人工智能领域基础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并持续关注医学人工智能领域重要实际需求背后的技术问题,以助力技术创新。此外,还应强调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融合发展的重要性,鼓励多领域科研人员组建交叉学科人才团队,为促进多领域技术的深度融合和前沿多维度探索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面向《巴黎协定》目标的首次全球盘点系列报告解析及启示
    滕飞 孙玉玲 曲建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277-28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2.001
    摘要113)      PDF(pc) (1606KB)(182)    收藏
    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际能源署和国际可再生能源署近期发布的七个系列报告为数据基础,首先综合了分析全球气候行动的总体进展、能源系统转型与重点行业减排进展,并采用Doc_LDA主题模型进行文本挖掘,揭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的六大关键主题:可再生能源及能效、多元化创新、重点领域碳减排、政策、关键矿产以及国际合作。随后,进一步深入分析全球气候行动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未来行动方向的建议。最后,围绕中国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提出四点启示性建议:1)加强气候政策的执行力度,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策略;2)加大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研发的投入,加速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化;3)构建完善的气候投融资机制和标准,加强风险管理办法的部署;4)积极参与国际政策对话与合作,共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美国国防人工智能战略的主题挖掘与演化特征分析
    赵程程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469-48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1.003
    摘要113)      PDF(pc) (876KB)(142)    收藏
    面对美国国防部启动的一系列人工智能(AI)战略举措,识别美国国防AI战略主题和演化特征,认清美国国防AI战略的实质意图,能为我国国防AI战略规划提供参考。本文选取2018—2022年美国国防部正式发布的AI战略文本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非结构化文本挖掘工具,通过提炼高频词汇,挖掘出美国国防AI战略主题。同时,绘制主题词共现网络图谱,由点及面观察美国国防AI主题演变特征。研究表明,美国国防部的AI发展战略可分为战略主体、技术创新、伦理安全、战略资源、多元合作五大主题。在演化进程中,战略主体方面,形成了以AI联合中心为核心主体,联合多部门共建AI的国家防御体系。技术创新方面,从各军种自建AI作战系统演化为建立陆、海、空一体化的作战指挥控制网络。战略资源方面,数据是关键资产、人才是关键要素、资金是关键助力。伦理安全方面,从“AI伦理准则”到“负责任的人工智能(RAI)”的背后是从“体现民主价值观”到“为美国军事霸权扫清舆论障碍”。多元合作方面,对内,美国公私主体共建AI 技术生态系统;对外,国防部与盟友伙伴国家联合共建全球RAI 生态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主要国家和地区发展光子技术与产业经验及启示
    尹志欣, 许晔, 张丽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20-728.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8.011
    摘要113)      PDF(pc) (1519KB)(80)    收藏
    当前,光子技术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光子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主战场。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都在大力发展光子技术,并将光子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朝阳产业之一。本文首先剖析了美国、日本、欧洲推动光子技术与产业发展的典型做法与经验特征,并对我国光子技术与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我国发展光子产业的对策建议:1)强化顶层设计,把光子技术和产业发展作为战略重点;2)组织成立国家级光子技术创新平台,加快技术研究与扩散;3)统筹区域布局,实现光子产业高水平集聚;4)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与产业互融互通;5)以重大应用场景为驱动,构建需求导向的产业生态体系。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国际温室气体监测发展态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付姣, 梁丽芝, 崔绍龙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586-60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5
    摘要110)      PDF(pc) (2485KB)(104)    收藏
    可靠的温室气体监测有利于碳核算体系完善,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为我国顺利实现双碳愿景提供科学监测支撑。本文运用文献和专利计量方法,综述了国际温室气体监测领域学术文献和专利技术的空间分布、热点与演进。通过比较分析,该领域热点聚焦于监测技术和仪器研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估算,工业等重点行业监测技术应用,全球和区域尺度通量监测及其支撑技术,监测管理的方法、手段与措施五个方面,并表现为监测方法、技术和设备逐渐改进,监测领域、范围不断扩展,监测平台持续升级,监测管理走向创新四个主要演进特征。结合国际发展态势和国内现状,探析我国尚存在关键技术问题、监测准确性问题和监测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三个方面的挑战,围绕夯实温室气体监测基础、完善温室气体立体监测与评估体系、创新监测管理体制机制提出未来展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基于标准必要专利的人工智能发展现状研究
    张梦诗 肖国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511-523.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0.002
    摘要107)      PDF(pc) (1985KB)(129)    收藏
    标准必要专利中蕴含着丰富的专利信息和技术信息,具有重要的情报价值。人工智能是重要的科技前沿领域之一,对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帮助认清本国发展短板,从而制定更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本文以智慧芽数据库中的标准必要专利作为数据来源,从国家—企业—技术三个层面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标准必要专利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中国已经成为人工智能重要的创新中心和技术市场,部分技术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仍与美国有较大差距;目前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相关的标准必要专利主要集中在与移动通信技术有关的基础层领域;人工智能领域的标准必要专利主要由大型跨国通信公司掌握,相关互联网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拥有的标准必要专利较少。论文进一步提出了密切关注国际标准化工作进展,积极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标准化进程,鼓励互联网企业和新兴科技企业参与标准化制定,重视基础层和技术层研发等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光子芯片的智能化前景:类脑智能算法的光学实现与潜在突破
    谢斌, 谢红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29-75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1.002
    摘要107)      PDF(pc) (1610KB)(2266)    收藏
    当前,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类脑智能模型主要在软件层面实现。尽管这些模型在智能化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其发展仍然受到电子芯片物理限制的制约。随着光计算技术的发展,基于模拟光计算的光子芯片能够在硬件层面上直接构建具有神经形态的物理计算单元,实现高效智能处理与自适应学习。本文首先概览了数字光计算和光量子计算领域中光子芯片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发展基于模拟光计算的类脑光子芯片能够规避逻辑门设计的问题并模拟生物脑在计算方面的优势。通过梳理人工神经网络的演化以及相应光学实现技术,本文针对现有类脑光子芯片在非线性元件和规模扩展方面的瓶颈,进一步提出了以下观点:在硬件实现层面,需要进一步探索非线性光学元件,构建全光非线性操作层来模拟脑的非线性特性;在算法实现层面,需要重点研究大脑以记忆为基础的学习认知原理,并设计匹配光子特性的类脑智能算法,从而突破规模限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1. 国内外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比较分析——基于文献计量视角
    谢鹏亚, 任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77-68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4
    摘要105)      PDF(pc) (2145KB)(110)    收藏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开放政府数据在国家乃至国际层面都具有重大意义。对比分析国内外开放政府数据的研究进展,有助于拓展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视角。本文以国内外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方法,对知网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中的期刊论文进行定量分析,深入挖掘国内外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的研究主题以及热点主题演化路径,得到国内外研究发展历经的主要阶段。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在开放政府数据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通过分析国内外研究主题和趋势,发现我国对开放政府数据质量的研究缺乏细化的评估模型,学术界应关注开放政府数据平台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2. “光子芯片”专题序言
    戴庆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03-704.  
    摘要105)      PDF(pc) (717KB)(356)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3. NASA 重大项目预研管理过程研究——以韦布望远镜为例
    郭世杰, 李泽霞, 魏韧, 董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28-64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3.006
    摘要105)      PDF(pc) (1390KB)(418)    收藏
    做好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管理是实现抢占科技制高点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系列管理文件为分析对象,剖析其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并以投资近百亿美元、持续数十年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项目为例,对NASA重大项目预研管理过程进行分析。NASA 将项目按照成本、风险、是否属于优先事项等分为3个类别进行管理,项目生命周期可以分为从“A前”(pre-A)到A、B直至F共7个阶段。韦布望远镜从1995年进入NASA 的“A前阶段”,由3家单位独立开展概念研究;1999年7月从3家单位中遴选2家开始“A阶段”研究;2002年9月正式选择1家单位牵头开展“B阶段”研究。可供我国借鉴之处包括:项目组织方应发挥好“总体”角色,凝聚多方资源、提供长期稳定支持;新项目的酝酿需充分利用前期项目的科学、技术、管理人才基础;可利用“赛马制”等分阶段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以降低不确定性和决策风险等。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4. 电子健康记录数据挖掘技术研究进展
    麻笑生, 刘巍, 王思丽, 杨恒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831-84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1
    摘要102)      PDF(pc) (935KB)(1642)    收藏
    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电子健康记录(EHR)挖掘可以发现潜在医学规律和知识,为精准化、个性化医疗决策和健康管理提供高价值情报和技术方法支撑。本文从Web of Science、PubMed以及CNKI数据库中检索相关EHR挖掘的文献,通过可视化发文趋势及关键词共现分析领域研究热点与趋势。在充分了解EHR数据类型和数据库来源的基础上,对科学界现有EHR挖掘技术方法及其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目前EHR挖掘技术可分为基于关联规则、词典和规则相结合、统计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四种,其中基于深度学习的EHR数据挖掘技术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可对大规模复杂异构的EHR数据进行高效挖掘和结果预测。总体研究仍存在挖掘结果可解释性差、技术方法单一和融合不足、智能化程度低和可移植性较差、多模态异构数据的表示学习能力不强、在医疗领域实际应用落地困难等问题。未来研究应针对EHR挖掘结果的可解释性、多模态异构数据的强表示性、EHR数据的集成和标准化,以及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的可落地性等重点展开研究。此外,随着大语言模型和知识图谱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议探索其在EHR挖掘领域实际应用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5. 多维视角下的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概念辨析与研究进展
    李露 魏巍 文庭孝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371-38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2.004
    摘要98)      PDF(pc) (1394KB)(205)    收藏
    为了总结国内外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研究现状,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概念界定和识别方法优化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本文通过界定关键核心技术内涵,选取2016—2022年间的830篇论文进行文献统计,引入产业要素进行文献筛选。基于国内格局和国际竞争视角,将关键核心技术研究领域限定在数据驱动型重点产业,兼顾研究主题相关度和新颖性,提取了26篇外文文献、43篇中文文献用于定性描述,对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特征及识别方法进行总结和述评,梳理研究框架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根据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及现有研究侧重,基于技术视角、战略视角和技术与产业链结合的视角,从三个维度梳理关键核心技术识别方法、常用可计算特征及指标测度方法,总结当前研究成果。研究认为,未来应从明确界定关键核心技术的内涵及外延、建立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全特征的综合指标技术识别体系、实现更广范围关键核心技术的识别与预测机制实证检验三个方面,推进我国关键核心技术识别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6. 基于基金项目成果的全球生物医学学科交叉测度研究
    严舒, 齐燕, 张婷, 欧阳昭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850-86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6
    摘要92)      PDF(pc) (886KB)(82)    收藏
    为了解全球生物医学研究的学科交叉发展态势,本研究以代表性基金管理机构资助的成果论文为研究对象,运用科学计量学指标测度学科交叉程度,构建学科社会网络以识别关键和重要支撑学科。研究发现在2018—2022年间,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欧盟和中国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学科交叉程度逐步上升,涉及学科的数量和跨度均有增加,但不同学科对研究支撑作用的强度差别较大;包括信息科学在内的计算机学科对生物医学研究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以统计学为代表的数学在医学研究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化学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也为医学研究起到重要支撑;不同国家/组织研究中涉及的重点与支撑学科存在差异。未来生物医学研究基金项目的规划和人才培养应更加重视多学科知识的协同以及生物医学范畴以外知识的融合,可进一步探索跨学科研究人员的深度合作模式、生物医学交叉学科设置、人才不同学习阶段的跨学科培养模式和非医学类通用支撑学科课程安排、科学优化医学教学材料与内容,为生物医学研究范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保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7. 工业智能安全治理革新与风险防范体系探析
    王娟娟 彭友 张春飞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4): 560-574.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7.006
    摘要87)      PDF(pc) (857KB)(48)    收藏
    工业数智化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深度嵌入工业流程,工业智能安全治理以可靠性、数据质量与软硬件统筹治理为新重点。目前,与之相应的事后救济制度、数据安全制度、网络安全制度等治理手段在工业智能治理中呈现了显著的不适应性,难以满足安全保障的需求。工业智能作为风险社会的典型表征,实现其善治需要依据风险预防原则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造。工业智能可靠性保障应在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和产品责任制度的基础上设置预防性义务,将瑕疵与缺陷的认定难题转化为义务违反的判断;数据质量治理应以建立健全“国家-地方-行业”的多层次标准体系为重点,实现企业间数据质量规范兼容;软硬件统筹治理应通过人工智能赋能风险预防,切实提升软硬件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应对处置的效能。构建预防与应对相互配合的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方能有力护航我国工业数智化转型和新型工业化行稳致远。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8. 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路径研究与展望
    李晨光 罗杰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318-333.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1.002
    摘要84)      PDF(pc) (1608KB)(247)    收藏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因其灵活开放备受瞩目,但目前该领域的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梳理。本文以“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为研究主题,采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01—2023年WOS和CNKI数据库的161篇精选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梳理了科技成果转化非正式机制的内涵,展示了相关研究热点,剖析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和路径,展望了前沿动向和研究机会。研究发现:1)国内外现有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内涵尚未统一,但可以从人际互动、合同契约、转化代理视角进行辨析;2)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相关研究涵盖非正式组织、非正式制度、私人关系、非正式网络、数智化时代、企业数字化、内部网络结构等主题;3)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研究热点已从最初揭示非正式组织、制度在组织内外的运作关系,逐步转向数智化时代背景下的“非正式”因素影响效益研究。此外,构建了过程导向、内外部驱动因素影响的不同核心主体参与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和路径分析框架。最后,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非正式机制与路径的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从新的视角丰富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9. 围绕三大维度开展高质量科技战略咨询工作
    陈云伟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5, 47 (1): 1-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5.02.001
    摘要82)      PDF(pc) (1022KB)(76)    收藏
    组织科技战略咨询工作需聚焦三大维度,即科技战略与决策、科技前沿与态势、科技管理与政策。首先,科技战略与决策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先导性问题,是以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为目标的科技战略研究,需要回答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分析科技强国的实现路径等重大战略问题。其次,科技前沿与态势分析重点要系统地把握科技领域研究前沿与态势,科学预见未来科技前沿与突破性方向,客观评价国家科技领域竞争力。科技管理与政策研究是事关科技战略咨询工作实践落地的举措研究,包括科技创新体系与布局的优化路径,科技安全风险监测与应对策略,问题导向的政策供给与管理举措等。三大维度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共同构成科技战略咨询工作的关键内核。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0. 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张越, 叶回春, 刘荣豪, 汤明尧, 聂超甲, 赵筱舒, 薛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5, 47 (1): 82-10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5.01.001
    摘要81)      PDF(pc) (1166KB)(44)    收藏
    土壤盐渍化是全球普遍存在的资源和生态问题,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近年来,遥感技术凭借大范围的覆盖能力、较高的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已成为盐碱地遥感监测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了多光谱、高光谱、热红外及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土壤盐渍化监测中的应用现状。重点梳理了当前常用的盐分指数、植被指数、敏感波段及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不同方法在盐渍土监测中的适用性及局限性。此外,本文还探讨了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和监测精度受多因素影响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包括融合多源数据、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等。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土壤盐渍化遥感监测精度、优化监测方法及促进盐渍土治理提供科学支持。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1. 面向硅光集成的量子点激光器及波导耦合研究进展
    刘万霖, 吕尊仁, 汪帅, 柴宏宇, 杨晓光, 杨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58-771.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7
    摘要79)      PDF(pc) (5906KB)(62)    收藏
    硅光集成结合了光电子高速率、低串扰和微电子高集成、低成本的优势,是突破当前微电子芯片性能墙、功耗墙等瓶颈,实现信息高速传输与处理的重要路径。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发展,硅光芯片用光波导、光调制器、光探测器、分波/合波器等元器件及其小规模集成已经基本成熟,但高性能的硅基光源尚未完全解决。由于本征硅的发光效率极低,如何将III-V族激光器集成到硅光芯片上并实现其与片上波导的低损耦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量子点材料具有对载流子三维方向的强限制,使得量子点激光器呈现出低功耗、高工作温度、高温度稳定、强抗反馈等优异特性,被视为未来硅基光源的主流。本文面向大规模、高密度的硅光集成,重点介绍片上键合和异质集成两类量子点激光器方案,及光子引线、端面耦合和倏逝波耦合三种波导耦合方案,以期为尽早完成高性能激光光源这一硅光集成中的“最后一块拼图”提供启发。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2. 欧盟委员会关于研究组织与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实践及启示
    王毓欣, 徐慧芳, 魏珊, 秦铭浩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42-652.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3.003
    摘要77)      PDF(pc) (846KB)(115)    收藏
    我国公共研究组织及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与组织层面管理实践不协调的问题。本文旨在对欧盟委员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则和实践进行梳理分析,从相关管理部门视角分析其管理规则,以促进我国科研组织将国家法律和政策嵌入到知识产权管理政策和流程中,提升组织和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在研究方法上,本文采取网络调研法,选取欧盟委员会具有代表性的管理政策及实践,梳理其如何将知识产权法律、政策落实到欧盟计划的管理细则层面。调研内容包括面向知识转移活动的公共研究组织知识产权管理指南及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准则、欧盟地平线欧洲项目知识产权管理规则,及其为地平线项目提供的知识产权服务。分析结果启示我国可加强对公共研究组织及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指导和示范工作,如:制定知识产权管理指南以及知识产权资产增值准则,或资助高度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特别是在具体操作流程中提供政策工具包以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效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3. 美国“双D”运行模式分析及对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启示
    阳勇 嵇晓宇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334-34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1.002
    摘要76)      PDF(pc) (1844KB)(260)    收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科技实力也取得了较大提升。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国防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引擎,为我国装备性能提升和科技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科技强国战略总体指引下,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与美国相关组织机构科技创新能力相比在协同创新、前沿科技项目生成与管理、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为此,本文以美国国防科技创新“先锋”——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和国防创新小组(DIU)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其组织架构、运行模式、主要优势、相关举措等,得出了DARPA、DIU 的独特之处与成功之道。结合我国军工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从宏观层面提出了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的相关建议,从完善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创新前沿科技项目的生成与管理机制、丰富战略研究专家委员会并完善相关机制、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等角度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为军工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4. 盐碱地土壤水肥盐动态调控机制与技术研究进展
    孙文倩, 张新军, 刘帆, 郭凯, 成功, 张玉翠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5, 47 (1): 24-36.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5.01.002
    摘要76)      PDF(pc) (5804KB)(39)    收藏
    中国盐碱地面积大、分布广,开发利用潜力大,其科学治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前期我国在盐碱地改良利用中取得了瞩目成就,但目前盐碱区环境、水文条件都发生了显著变化,盐碱地改良难度更大,盐碱土壤水肥盐调控机制不明,难以支撑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研发与应用。为了探讨中国盐碱地土壤水肥盐动态调控的现状、机制、主要技术及其未来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分析了2010—2024年的相关文献,总结了盐碱地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发现发文量逐年上升,盐碱地领域的研究热度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在增加。随后,详细探讨了盐碱地土壤水盐和水肥动态调控机制,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以及水肥耦合技术在改善土壤环境和提高作物产量中的作用。膜下滴灌、微咸水利用、智能灌溉和有机肥改良等盐碱地相关改良和调控技术在控制土壤盐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然而,盐碱地水肥盐协同调控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水肥耦合模型在应用于盐碱地时仍存在较大局限性,亟需开发更多针对性模型;未来研究应聚焦于精准控盐、增碳减排和新型材料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以推动技术创新和实践发展;建议加强跨学科合作,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盐碱地科学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5. NASA公私合营技术开发模式研究——基于空间技术任务委员会(STMD)视角
    朱悦, 周荣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16-62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5.001
    摘要75)      PDF(pc) (1132KB)(69)    收藏
    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和政府组织作用,有助于开展高效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美国多个公共部门在重大科技项目上采用公私合营(PPP)模式,其中尤其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模式最为著名,这种模式较大地提升了重大航天技术开发效能,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本文以NASA 下属负责新兴空间技术开发的空间技术任务委员会(STMD)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机构技术投资方向凝练机制和公私合营技术开发模式的运行机制,总结STMD 主导的NASA 公私合营技术开发模式的特征有:1)多线程技术开发任务遴选模式;2)任务决策与计划执行模块联动模式;3)公私合营技术开发模式差异化设置模式。最后从强化政企合作技术攻关的战略布局、优化政府部门重大科技任务的遴选模式、建立差异化的政企技术攻关计划组合三个方面提出我国改进政企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6. 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动态量化评价——基于政策建模一致性指数模型
    翟运开 李芳草 刘月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409-425.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2.005
    摘要74)      PDF(pc) (20788KB)(196)    收藏
    新发展格局下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以往国际科技合作政策进行评价反思能为“双循环”下国际科技合作政策完善提供重要支撑依据。本文以1978—2022年国家层面出台的199项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技术进行文本挖掘来捕捉政策文本特点,结合现有文献关于政策评价指标的设定,构建国际科技合作政策的PMC指数模型,从国际科技合作事业的不同发展阶段中动态选取18项样本政策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这18项国际科技合作政策中,有完美级3项、优上级6项、优下级9项,无可接受级及不良等级,但微观分析指标得分发现仍存在发布机构失衡、政策性质不足、政策视角单一、政策重点模糊、忽视民间客体及政策工具使用不充分等问题;国际科技合作事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策质量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发展阶段、稳步恢复阶段、快速推进阶段、全面提升阶段,主要差异源于不同时期对于政策类型、政策性质、政策视角和政策功能的需求不同。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7. 东盟数据跨境流动制度研究:进程演进与规则构建
    林梓瀚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3): 306-31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3.11.001
    摘要74)      PDF(pc) (888KB)(752)    收藏
    随着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东盟开始关注区域内数字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其中数据跨境流动的安全日益引发东盟及各成员国的关注。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等定性研究方法,归纳总结东盟及其主要成员国数据跨境流动规则的构建及建设进程,从而分析东盟数据跨境流动规则存在的问题及其对中国与东盟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形成的挑战。研究发现,东盟在数据跨境流动领域形成宏观到微观的三层规则体系,主要成员国如新加坡适用多元规则强化与国际对接,而马来西亚将允许数据跨境流动纳入“例外情形”;东盟区域内规则适用较为混乱,内部协调难度大等问题将增加中国企业在东盟开展数据跨境流动的合规成本与潜在风险。最后,本文提出细化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动操作路径、强化中国- 东盟数据安全规则的互认以及探索中国-东盟数据跨境流动新方式等相关建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8. 意大利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与启示
    马宗文, 方慈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5): 653-663.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3.004
    摘要74)      PDF(pc) (982KB)(290)    收藏
    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是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和建设开放创新生态的重要举措。意大利发起成立了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国际理论物理中心和国际遗传工程与生物技术中心3 个国际科技组织,形成了国际科技组织与大型科研基础设施、高校和研究院所、科技园区互相协作的创新生态,打造了科技开放合作高地和有影响力的国际科技中心。通过实地走访、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本文深入分析意大利牵头建立国际科技组织的发展历程、政府支持举措、机构运行机制和取得成效等,总结其建设国际科技组织的经验并得出相关启示。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9. 飞秒激光直写的三维光量子芯片研究进展
    李础, 王睿琦, 李焱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4, 46 (6): 772-789.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10.006
    摘要74)      PDF(pc) (5894KB)(593)    收藏
    基于耦合光波导体系的光量子芯片通过光子在波导系统中的传输和波导之间的耦合来实现量子功能,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是重要的光量子信息处理平台。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制备的三维光量子芯片,具有比传统平面结构更为灵活的立体结构,从而可实现更丰富的功能,包括光通信、光量子计算、全光逻辑操作以及片上信息处理等。同时,光在耦合波导体系中的传播方程与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的薛定谔方程相似,因此可以利用光场在耦合光波导体系中的传播规律来类比真实情况下难以观测的凝聚态量子物理现象,使得光量子芯片不仅本身具有广泛应用,也成为模拟拓扑物理和非厄米效应等前沿领域的重要平台。当前,三维光量子芯片以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成为未来芯片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也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提供了机遇。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0. 法国基础研究发展态势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腾, 王逸民, 唐福杰, 王琨, 张永冀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25, 47 (1): 143-157.   DOI: 10.16507/j.issn.1006-6055.2024.09.003
    摘要69)      PDF(pc) (1469KB)(58)    收藏
    本文梳理了法国基础研究投入政策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了其基础研究经费及人员投入情况、重点投入领域以及评价体系。研究发现,法国基础研究领域获得历届政府的政策支持、长期稳定且高强度的经费投入、充足的高素质科研人员,并且具备合理的经费执行结构和健全的经费评价体系,这些是法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动力。在梳理与分析法国基础研究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基础研究投入的现状,如各主体对基础研究投入的价值认同程度参差不齐、投入带来的创新效果欠佳、投入方式单一,以及制度法规体系存在漏洞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四方面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基础研究的发展。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